影响课堂有效探究的三大要素——诱、导、评一、“诱”是课堂有效探究的启动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能使学生“瞳孔放大”、饱含探究热情的,首先是诱人的问题情景。问题情景诱人的魅力,来自趣味性、时代性、生活化、多样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问题情景设计的一些具体思路。设计思路一,编演历史情景剧。让学生穿越时空,用“心”零距离触摸历史,体验历史人物的豪情壮志、困惑忧虑,从历史条件出发,发挥聪明才智替历史人物决断谋划,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剧本可让学生自编,或由教师提供。主要用途有二,一是寻找历史情景剧的不当之处,二是探究历史情景剧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人民版《百家争鸣》一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梳理完“儒学形成”的基本知识后,提出这样的设想:孔子曾长期周游列国,企盼推行自己的主张。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对春秋的时代背景和孔子的基本主张的理解,编演孔子出访秦国的遭遇。人物四人:孔子、秦王、秦国两大臣。问题一提出,学生非常兴奋,四人一组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之后由同学推举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对该组的表演进行评价,侧重于指出哪些是合情合理的,为什么说是合情合理的?哪些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历史的真实情况应怎样?经过编演、讨论,“儒学是春秋战国显学,为什么得不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这一教学难点很轻松地就被突破了。设计思路三,从时事、生活人手。中学生对现实充满梦幻般的好奇,他们关心时政,爱好追星上网。若教学不能正视这一点,要想提高学生读书的热情,只能是天方夜谭。为此,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究如下问题:美国和韩国于2007年4月2日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下面两幅新闻照片反映许多韩国人强烈抗议美韩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可设问:韩国人的示威和抗议活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一位韩国官员,你会从哪些方面劝说人们退出示威和抗议活动?设计思路四,引用漫画、图片、民谣、诗词、对联、谜语等。中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需借助一定的具体表象,鲜活的历史表象更能牵引他们的眼球、心神,激起火辣辣的探究热情。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不同种类、组合不固定的材料,让材料以“自助餐”的面貌出现,还可让学生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使材料选择与组合的过程能成为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主体价值的过程。二、“导”是课堂有效探究的润滑剂课堂探究不可能一片坦途,定会出现一些预料到的、预料不到的问题,卡住探究的车轮。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调控,及时指导。应如何调控、指导?首先允许我介绍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案例:情景一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出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概况和变迁特征之后,本着均衡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及学案提供的材料,共同探究“影响变迁的主要因素”。要求每小组商议分工,轮流发言,轮换记录,用商榷的语气展开讨论,发言者要有论有据,听者应认真倾听,待发言者讲完后进行补充与质疑。情景二在一些小组讨论不下去时,教师就根据小组情况将事先预备好的纸条发给他们。对于探究思路不清晰的,提示先分析导致服饰、蓄辫、缠足、称呼、婚姻等分别发生变化的具体原因,然后按内部外部、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去归类概括;对于只挖掘了外部影响的,提示思考康有为在奏折中要求剪辫易服,具体理由是什么?他与太平天国改变服饰发型的出发点有何不同?康有为剪辫易服主张为何到民国李基本实现?中华民国太平天国改变服饰发型都具有革命反清的性质,为何一个借鉴西方一个借鉴明朝?对于探究不深入的,提示思考:外来文化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中山装、改进旗袍的出现说明外来文化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等等。三、“评”是课堂有效探究的催产素诱得巧妙,导得及时,是课堂探究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得靠评得恰当。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对下次探究产生向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经过”学习完后,我要求学生编演如下情节的短剧:1992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