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初步尝试大冶市特殊教育学校陈秋容【摘要】在特殊教育中,智障儿童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因为智障和自闭,他们几乎不能自理,针对他们的特点,我们应该把学习重点放在生存教育上。采取开展以儿童生活为中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多种生活劳动,提高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促进他们身心素质整体发展。智障儿童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后,使他们成为能适应社会,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而低年级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自理问题,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这个年龄段的智障学生的学习目标。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赏识激励一、了解智障儿童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虽然对智障儿童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但是每一个智障儿童都有着不同的身心状况,他们无论在沟通、理解、社交和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差,其原因除了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来自家长对子女的纵容娇惯,包办代替。因为孩子有残疾,家长往往就很迁就他们,就会无条件地包办所有的事情,所以使这些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都会帮着干(要喝水了,有人会端水来;要起床了,有人会帮助穿衣服……)。现在这些孩子入学了,老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增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培养智障儿童适应生活的能力。为了使智障儿童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达成最终的教育目标,我们就要针对智障儿童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计划。二、生活实践训练,注重生活能力培养智障儿童年龄小,反应缓慢,生活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水平较差。对他们的教育与训练,除了要树立生活自理意识以外,重要的是要帮助其掌握生活自理技巧。有意识地让智障儿童注意养成生活中的一些自理技巧,可以初步做到自我服务,逐步提高自理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情况调整训练难度,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训练难度。通过各种方式逐步使他们初步具备生活自理的技能。1、赏识激励詹姆斯说:“人生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激励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自信心由此增强,对学习产生兴趣,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训练智障儿童洗衣服这节课的时候,由任课老师组织讲解有关的知识和技巧,生活辅导老师则做示范教智障儿童怎样洗,并且手把手的教他们洗。课堂上,我亲切鼓励学生上讲台示范洗衣服,正当我充满期待时,看到有人举手,我欣喜地说“好,你来,真有勇气!”;当有人不敢做或不愿做时,我不责骂,耐心予以引导;当有人做得“好”时,我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说:“真厉害!”,并示意学生一起鼓掌,还以奖赏的方式,给做得好的同学贴“笑脸”贴纸,我故意“夸口”:金光闪闪好漂亮哦,再接再厉!其他同学见状也跃跃欲试上台示范,我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很快孩子们就在生活实践中掌握了这一洗衣技能。2、参与体验皮亚杰儿童知识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孩子们的认识从“感知——动作”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实践,获得直接感受,因此我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活动,也利用学生刚参与体验过的情境巧妙地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从中获得切身感受“学有所得”。如:《爱清洁讲卫生》一课,我将这一课教学分为多个实践活动课。我利用有住校的条件,就将他们带到宿舍中进行如何洗手、洗脸、洗脚、刷牙、剪指甲,整理衣服、整理床铺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又如我校下午第三节课一般都设计为劳动课,让他们动手打扫教室,擦黑板、门窗、桌椅板凳等等,并轮流进行值班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在生活劳动中学会怎么增强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有自我调节能力、有自我提高意识的人。3、反复渐进智障儿童有识记慢,遗忘快的特性,他们对任何稍复杂的自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会遇到许多困难,我就采取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把一项学习任务分成几个组成环节和步骤,然后再把各环节、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