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之处,从而为改进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依据,特将本次测试试卷情况进行分析如下:一、卷面分析本次测试,考核知识内容全面,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能突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评,以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试卷包含六种题型,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难易程度看,总体上来说难易适度结构合理。考试时间充沛,学生都能从容答题。二、成绩统计本学期本校三年级四个班级,共182位学生参加第五册数学期中测试,经过学校统一轮换流水评卷,考试成绩统计如下:各分数段人数统计表(表一)人数项目班级实考100分99-9089-8079-7069-6060分以下三(3)班4512417210三(4)班4622811401合计9135228611成绩统计表(表二)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优秀率(90分以上)及格率三(3)班10069.590.0755.6%100%三(4)班10059.591.1865.2%97.8%三、错题分析(一)填一填。本题注重于本册数学基础知识的题型,共有7题,其中第4题和第5题错得较多。第4题是用多根1厘米的小棒摆成一个六边形和一个五角星,问谁的周长长,部分学生填六边形,可见对于周长的意义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第5题考查的内容是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填笔算过程中所运用的乘法口诀,学生会计算,但乘法口诀填错较多,本人认为填错的原因是学生读题能力不强,题意不明白。其次第2题中的第3小题以及第7题部分学生算错,可见做题不够仔细。(二)判一判。本题共有5题。本题的第2题和第3题错的较多,第2题是24÷7﹦★……△,那么△<7,部分学生认为是错的,可以看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点没落实好。第3题是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变式练习,部分学生做错,可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三)选一选。本题共有5题,得分率较高。错的比较多的是第5题,第5题是用20厘米长的绳子分别围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比较它们的周长,部分学生选择正方形的周长长,进一步看出部分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还不够。(四)算一算。本题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本题的得分率最高,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强。但也有个别学生做题比较粗心,如口算算错,笔算中进位、退位忘记,数字抄错,得数忘记写等等。(五)画一画。本题是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画一个周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学生都会画,但画一个周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时部分学生画成了长方形,主要原因是平时练习中根据周长画长方形练得较多,画正方形较少,其次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六)综合应用。本题共有5题,其中第4题错的较多。第4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个别学生比较粗心,只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对“至少”两个字不理解,算围篱笆多的,有的学生把围篱笆的两种情况都算出来。可见学生分析题意能力不强。其次,学生得数算错比较厉害,做题很粗心。四、原因剖析上述的错例应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学生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是扎实的,但部分学生对稍作改变的题型就出现错误,可见平时变式练习较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没有较好培养。2、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强。从解决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学习习惯方面还有待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学习知识时既感到轻松又学得扎实。从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在仔细审题、认真思考、仔细检查等方面有待加强。从教师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些知识点落实不够要到位。知识点落实不到位,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一个模糊地掌握,不能做出明确、正确地判断。2、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