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成立1.条件:⑴政治军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⑵理论路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①时间:1949年3月;②地点:河北西北坡;③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⑶组织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年9月;内容①选举产生②通过了答案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国体还规定各方面基本方针和政策③通过了,选举产生当选为主席,、、等为副主席。答案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④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公元纪年2.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3.意义:⑴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封建专制)⑵标志着的结束,进入了由向过渡的新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⑶是继和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思考探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相比较有哪些新的特点?①代表的广泛性,没有反动分子。②任务是建立新中国③中共居领导地位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支持和拥护④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其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人民政府施政纲领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⑴的成立和的巩固。⑵的恢复和发展。(新中国;人民政权;国民经济)2、标志: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⑴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⑵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⑶原则:原则、原则。(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社会主义)3、意义:①是的标志,结束了代行的职权。②为加强我国,发扬,健全初步奠定了基础。③是我国的,体现了优越性和的广泛性。(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民主4、发展⑴1959年二届人大,当选为国家主席。⑵1964年三届人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刘少奇;周恩来;四个现代化)【思考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资产阶级议会制有何区别?①经济基础不同;人大→公有制议会制-私有制②行驶权力主体;人大→全国人民③活动原则:人大→民主集中制议会制-专权制衡三、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形成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2、初步建立标志:(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作用:(在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职能转变:⑴1954年代行结束。(全国人大职能的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存在)⑵目前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5、新的发展:⑴目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⑵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⑶作用(答案提示: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6、特点①②③④(答案提示: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共同参政议政,不存在轮流执政问题;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思考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有何区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