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学案1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中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第一阶段(建国初—50年代中期)——独立自主开拓外交新局面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外交环境的恶化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的重大突破和转折外交第四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整与发展——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与发展,日趋灵活,不结盟政策,成就瞩目【自主学习】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外交方针?外交政策?成就?【拓展1】“一边倒”方针及其原因:(1)含义:“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指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原因:(1)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2)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造成了中共与美国的敌对关系。(3)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4)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3)影响:①有社会主义阵营作后盾,使新中国在经济上、外交上不处于孤立的地位;②倒向社会主义阵营,隔断了与西方资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③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0【拓展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二、70年代外交1.总结国内外的形势:2.成就: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作用?2)中美关系缓和原因(美国?中国?)、过程、影响3)中日邦交正常化直接原因、标志、影响4)国际上出现建交热潮—原因三、国际交流与合作---原则、表现、影响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表现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外交活动意义:国际: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国内: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问题探究】1、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A.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B.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C.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2、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1)万隆会议特点是什么?----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2)会议出现什么危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帝国主义干扰破坏和与会国产生矛盾和分歧。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异”指的是什么?----同: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4、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