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专题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复习VIP免费

专题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复习_第1页
1/5
专题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复习_第2页
2/5
专题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复习_第3页
3/5
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复习要求】1.掌握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2.掌握氮及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了解硝酸工业制备。【复习过程】【知识要点】一、氮气和氮氧化物【例1】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小结1】1、氮气:在常温下N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因为,所以常用做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氮气可以跟H2、O2、金属镁等物质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固氮作用: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途径举例自然固氮→闪电时,N2转化为NO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化合态氮工业固氮→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氨气3、氮氧化物(NO和NO2):NONO2色、态(常温下)色气体色气体气味气味气味毒性毒毒重要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①硝酸型酸雨的产生及危害②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破坏臭氧层措施: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处理工厂废气【强调】(1)N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为还原剂为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气体,常用碱液————(NaOH溶液)吸收。*4、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计算写出NO、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NO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练习1】将一30mL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足量水的水槽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多少气体?若要使试管中充满水,需要向试管中通入多少毫升氧气?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例2】密度为0.91克/厘米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小结2】1、氨的性质a.物理性质:氨气为色有气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液化。b.化学性质:①氨与水的作用的方程式可表示为,氨水中存在的离子有存在的分子有。②写出氨气与下列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盐酸二氧化碳和水,硫酸(2:1),c.氨气的制备工业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干燥氨气用,收集氨气用法。2、铵盐:a.铵盐具有的共性有:,铵盐加热是否都能分解得到氨气,举例说明:b.NH4+的检验:如为固态铵盐,则用加入拌和,通过现象,确定有NH4+存在。如在溶液中,则就加入,并且要,如果闻到,就能说明有NH4+存在,如用潮湿的试纸,通过现象,亦可说明有NH4+存在,其在溶液中检验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练习2】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5%氨水的密度为0.98,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B、大于15%C、小于15%D、无法估算三、硝酸:【例3】用示意图中的简易装置可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⑴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⑵拔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mL6mol/L稀硝酸和1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反应开始时速度缓慢,逐渐加快。请写出在试管a中所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⑶从反应中开始到反应结束,可在试管a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请依次写出来。;⑷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水面先沿导管b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然后有气泡从管口冒出。试说明反应开始时,导管中水面先上升的原因。;⑸在试管c中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从水槽中取出。令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刻后再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再倒置于水槽中,松开拇指,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结3】1、硝酸的性质a、物理性质:纯净的硝酸是色易有气味的液体,98%以上的硝酸叫。b、化学性质:⑴不稳定性:硝酸条件下分解,其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因此保存硝酸的方法是。⑵氧化性:①硝酸几乎能氧化除的所有金属,金属和硝酸反应的一般生成物为,一般地,浓硝酸被还原成;稀硝酸被还原成。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铜和浓硝酸铜和稀硝酸银和稀硝酸,溶解等质量的银用浓硝酸好,还是用稀硝酸好,原因是,用铜制取硝酸铜,用方法最好,原因是。常温下,在浓硝酸中不能溶解,原因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专题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复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