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新人教版【考情分析】考纲课标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课前预习*基础自测】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基础)。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总、分)3、序幕:公车上书—背景、内容、影响发展:创办的报刊、学会及创办的目的、作用戊戌变法高潮:百日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作用失败:标志、失败原因4、戊戌变法的特点、历史作用(精神遗产)【课堂探究】材料一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曰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田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曰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竞然绝版。—中国国学网材料二(日本)福冷请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所著的《劝学篇》总机销售了340万册,平均每10秦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一王建《中日两部<劝学篇>之比较》(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和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2分)(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4分)(3)假如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改革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请按西方改革的模式设计除政治经济改革之外的其他改革内容。(4分)【有效训练】1、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①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②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③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④两国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1898.1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B.顽固派势单力孤C.设议院,开国会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废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D.办报刊,立学会4、“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5、“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6、“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万不可变通。”持这一观点的政治派别是()。A.早期维新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7、百日维新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8、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D.大兴民权的意向9、甲午战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是()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