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课王安石变法学案新人教版【考情分析】考纲课标王安石变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课前预习*基础自测】1、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分析改革的目的?性质?2、熟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①富国、理财之法(经济)---目的、6点措施及对应作用、共同作用②省兵、强兵之法(军事)---省兵与强兵措施及目的、作用③取士之法(三个改革)---目的、3点内容、作用3、辩证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5、【拓展】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课堂探究】(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若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l)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所引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由此,你认为史料选择或运用应注意思什么?(4分)【有效训练】1、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铲除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C.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一D.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富国强兵3、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道:“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百姓)。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以上问题,他变法时采取的措施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A.青苗法B.均输法C.保马法D.募役法5、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6、“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8、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9、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注】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4分)10、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11、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12、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