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学案学习目标探学新知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1)格局:后半个多世纪,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表现①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产品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当时,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②法国:从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③俄国:19世纪40年代,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地区。④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美国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2、中国(1)格局: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的变化浑然不觉。(2)表现①政治: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仍很顽固。②经济:自给自足的是主要的生产方式.1.分析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2.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影响;3.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重点:1.两次鸦片战争2.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难点:1.两次鸦片战争2.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③科技:科技处在传统状态,落后。④军事:武备落后,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很差,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⑤阶级:社会正在激化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学而致用:题1、19世纪40—60年代,英国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列关于这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A.虎门销烟B.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C.为了扭转贸易逆差D.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题2、据档案记载,1840年7月,中英厦门之战中,清军战死的9名士兵的年龄从22岁至59岁不等,而英军无伤亡。据此可知,清军()A.兵役体制落后B.腐败问题较为严重C.军备废弛严重D.武器装备悬殊二、两次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导火索:虎门销烟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在1000万两以上。②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前往广州严厉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2万多箱,在海滩公开销毁。此举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弃绝毒品的道德心。③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华发动战争。(2)经过: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3)结果: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而结束。(4)《南京条约》:这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等。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5)延续: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内河航行自由权等。(6)影响:鸦片战争由此成为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2、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鸦片贸易的目的。②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他们便要求修约。③清政府以《南京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2)经过:①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③次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遭到清军反击,英军损失很大。④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大量权益。鸦片以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4)延续: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3、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主权和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学而致用:题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