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数据库》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录入数据库的记录》这一课是海南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级教材《信息技术》的第二课,这一课用时一个课时。它是学生学习数据库软件Access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是第一章《用数据库来管理信息》的重点。根据教材的地位及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了解创建数据库的意义。2、认识理解录入数据库记录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力目标:1、掌握录入数据库记录的增、删、改等操作方法。2、掌握创建窗体的基本方法。设计者洪洁单位海口四中案例名称录入数据库适应范围九年级教材《信息技术》的第二课课时一课时3、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以及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操作,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创新的能力,在任务中体验成功的乐趣。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录入数据库记录的操作方法。2、创建窗体的基本方法。四、学生能力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普遍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重视、对具体操作比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理解。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数据库的基本常识。四、教法分析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任务驱动法及赏识教育法。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设置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各种知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赏识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五、学法分析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尝试操作法、主动探究学习法及小组协作学习法。新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六、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Powerpoint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出课题(二)讲练结合,比较学习(录入数据库记录)(三)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创建窗体)(四)归纳总结,展示作品(五)赏识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体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时间一、问题导入,引出课题。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库软件Access的操作方法,而且还用表设计器创建了生物资料表。老师想考考大家,还记得操作方法吗?有没有同学示范一下操作方法呢?一个学生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在学生机上操作:如何启动Access及用表设计器创建表的过程。回顾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顾,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知识点上,达到串联知识点的目的。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时间二、讲练结合、7分钟比较学习1、提问:设计完表的结构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操作是什么?那怎样才能输入记录、删除记录呢?在录入记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两个学生为一组,带着问题,互相讨论学习第一知识点:如何录入表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可以达到讨论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时间2、小结操作步骤,示范讲解第一个知识点:录入表记录。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时间/日期”字段的输入格式为“年-月-日”。3、录入记录,提问学生;如何改变表格的宽度和高度?提示学生回忆Excel电2、观察教师录入的表记录,发现问题,回忆Excel电子表格的这部分知识的操作方法。尝次操作,归纳出改变表格宽度和高度的操作方法。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印象,达到知识迁移的学习目的3分钟子表格的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