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数的认识第二部分四则运算第三部分量的计算第四部分代数初步知识第五部分比和比例第六部分几何的初步知识第七部分统计的初步知识第八部分应用题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一、整数的认识.(自然数包括零)二、小数的认识.(分数包括在小数内)三、数的整除.(约数、倍数、几倍、整除、除尽)四、分数与百分数的认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一、四则运算的意义一级运算:加、减法。二级运算:乘、除法。三级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二、运算定律和性质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a+b=b+aa+b+c=a+(b+c)ab=baa·b·c=a·(b·c)a·(b+c)=a·b+a·c第二部分四则运算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性质:a-b-c=a-(b+c)a-b+c=a-(b-c)a÷b÷c=a÷(b·c)a÷b·c=a÷(b÷c)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四、文字题第二部分四则运算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常见的计量单位及进率1.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进率()2.常用的重量单位和进率3.常用的时间单位和进率4.面积单位和进率:5.地积单位和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6.常用的体积单位和进率7.常用的容积单位和进率第三部分量的计算纳米米9101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二、名数的化聚方法名数:带有计量单位名称的数量叫做名数。只带一个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复名数。把高级单位的名数转化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叫做化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转化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叫做聚法。第三部分量的计算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第四部分代数初步知识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一、简易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2.简易方程(1)等式与方程。(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3)简易方程的解法二、列方程解应用题运用简单的数量关系;线段图示意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一.比的意义和性质;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商叫做比值。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同时乘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二.比的化简;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四.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第五部分比和比例第五部分比和比例五.正、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一定kxy(一定)kxy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一、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1.线:线段、直线、射线、平行线、垂线。2.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3.平面图形:多边形和圆。4.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5.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部分几何的初步知识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二、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1.长方体和正方体2.圆柱体和圆锥体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第六部分几何的初步知识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一.统计表二.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第七部分统计的初步知识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第八部分应用题简单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速度×时间=路程单一量×份数=总数量一、一般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一步)2.复合应用题(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计算)补充:第一、二学段数学教学内容简介及教材分析二、典型应用题1.求平均数问题。2.归一问题、归总问题。(1)归一问题是先从已知条件中求出“单一量”,再以“单一量”为标准去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