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乐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月香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内在的灵性,打造活力课堂。教材分析:《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描写了了森林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犹如一支乐队奏出的乐曲,嘈杂而美妙,和谐而喧闹。作者聆听森林里动物的声音,用热情的笔墨在和我们讲述他的朋友故事。春天,森林里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如同一个综合型乐团,什么歌手都有,什么乐器也有,美妙极了。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长期贴近大自然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积累起来的成果。课文条理性强,围绕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具体介绍了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的动物名称和发出的象声词有的比较生疏(有13个要认识的字,9个带拼音的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在理解和运用时有难度,同时对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一些熟悉,有一些不熟悉。尤其对动物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这一中心句与课文如何介绍的的学生一看就知道,但要体会作者怎样在聆听中辨别声音的特点对于学生不易察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2、说出作者是用哪些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学习作者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写法。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维塔利·比安基及其作品的有关资料。2、制作表现大森林动物歌唱、演奏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台湾著名的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师:同学们,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呢。你听——(播放课件音乐)师:试着说一说,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请2生答)这是台湾著名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里面有一百多种动物的叫声,都是录音师在野外录制的。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继续漫步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聆听小动物精彩的演奏。2、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台湾著名的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拉近他们与动物之间的距离,激发起学生想学乐学的热情。)(二)复习生字词1、师: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PPT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后全班齐读林中乐队的小演员们会奏出什么声音呢?(开火车读)师:看来你把课文都读熟了,真不错!我们一起把这些拟声词读一遍。(设计意图针对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多,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特点,掌握规律学习,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情感体验来学习,既简便又快。)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出示:“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师:这是课文的中心句——总写动物们唱歌和奏乐。同学们,能读好这句话吗?请自己练习读一读,想想从红色的字词中体会到什么?(板书:中心句唱歌奏乐)师:从“所有”八个“各”中你体会到什么?生:“所有”可以知道动物的数量多。八个“各”可见动物的叫声繁多,唱法、奏法不尽相同。师:把你的体会送进去读一读。(生读)师:老师没有听出动物唱歌奏乐的快乐哦!在“所有”、“各”上加重语气读出节奏感,读出愉快的口吻,再来一遍,好吗?4、看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各个都身怀绝技,课文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来写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三、自主探究,感知歌声美1、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围绕中心句具体写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特征?勾画出相关的语句。2、汇报交流3、师:有这么多的动物在歌唱,你最喜欢谁的歌声?生1:我喜欢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我觉得它们的歌声很美。(△课件出示鸫鸟图片及文中描写鸫鸟的句子。)师:你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吗?怎样的声音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