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信心》教学案例学科:数学大庆市第十四中学陈建树立信心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光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几年来,我对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有了一些体会,本文想以个体情况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一些分析,提供一些经验。在我的学生当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这名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问题:学习动力不够目的不明确。如预习新课时应熟读课文,大致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她往往很难做到。写作业时,书写乱,时常缺少必要的解题步骤。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运算速度慢,质量不高。上课很少举手发言,注意力时常不够集中。根据她的实际,我对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是她缺乏自信心,如学校或班内的活动很少参加,总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协调能力相对较差,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待于提高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有时开小差,对教师留的作业不放在心上,当检查时,她只好红着脸,低头不语。针对这些原因,我的主要做法是: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如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一旦发现了她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肯定,一有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也一定要及时鼓励。如我发现她做值日时,打扫卫生干净彻底,就会对她说:“我代表全体同学感谢你。”在学习上,我常对她说“只要你努力去学,就一定会有收获,老师相信你”。我还在班会上注意适当表扬她。慢慢地,她找回了自信心,成绩明显进步。学好功课的关键是课上专心听讲,针对她听课有困难,教学时,我力求每堂课都把学习重点在课前告诉学生,让好学生在重点之外,再自学一些新内容。对她的要求适当降低,能让她感受到成就感。课堂提问只要无错,学生们就鼓掌欢迎,对她表示鼓励。另外,对于这样的学生,光靠一个人去帮助,难免力薄势单,顾此失彼。因此,我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争取家庭的支持与配合。课下我及时与其他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这段时间她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是否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还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要求她作业要净、快、齐,定时定量,书写整齐。事实上,对待后进生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作如下的简要分析: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心态。教师要消除后进生的不良反馈心理,就要有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要认识到后进生是动态的,可变的,不要传统的划一化、一刀切的教学。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的是智力上的差异;有的是知识上的差异;有的是非智力上的差异等等。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尤其在课堂上。他们反馈信息的积极高不高,就应从教师自身上去找原因。要多同情、多理解、多照顾,要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品尝成功之喜悦,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得到提高。这样,他们的“惧怕”和“对抗”心理才会逐渐消失,学习的自信心才会不断提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自我反馈,要随时注意对自己的信息储量和信息输出的传递反馈情况,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内审和教学效果的自我检查。要注意从后进生的听课表情、回答问题等情况中及时反馈信息,从根本上纠正后进生的应付心理,掌握他思维的脉搏,始终把转变后进生的功夫下在教学过程中。二、改变后进生的自我认识.改变后进生的自我认识,首先要改变教师对后进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乏有些教师喜欢优秀学生,视为神童、天才。而对后进生则是挖苦、讽刺、歧视他们。为什么呢?就因为好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则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对同一知识,有的学生讲一遍就接受了,并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讲几遍,这些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讲授,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同学和老师就认为这些学生“智力落后”,看见这些学生就摇头,不抱希望,甚至放弃他们。使这些学生在集体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发言轮不到、板演挨不上、表扬不沾边,因而使他们产生自悲、自弃等消极态度,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惧怕的心理,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不如别人聪明,没法提高成绩简直不可救药。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上述情况,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同时还得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