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江苏常州一模)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B.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应该是指印刷术的革新促进了新教思想的传播,故选A项。2.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解析:选C。由材料“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可知与宗教改革有关,故A、B两项错误;“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是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故C项正确;“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只是针对英国,不会对整个“西方”产生重大影响,故D项错误。3.右图为《布鲁特斯胸像》。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地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该作品()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解析:选B。古希腊先哲们的思想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但《布鲁特斯胸像》是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故A项错误;《布鲁特斯胸像》细致刻画了人物的表情、神态,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因而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故B项正确;17~18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才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宣扬“因信称义”,才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故D项错误。4.(2020·全国“超级全能生”26省联考)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财富是上帝私有的,创造财富是在帮上帝管理财产,人承担了管家或者说基金经理的角色。韦伯的观点()A.体现了“因信称义”思想B.挑战了教皇的权威C.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D.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解析:选D。据材料“财富是上帝私有的,创造财富是在帮上帝管理财产,人承担了管家或者说基金经理的角色”可知,追求财富是合法且神圣的,所以该观点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选D项。5.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民族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可知,市民阶级与贵族阶级共同反对罗马教廷,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故B项正确。6.下面两张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据此可以推知()A.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B.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C.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D.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解析:选C。根据材料图片可以看出,以1517年的宗教改革为契机,学生的专业选择在世俗专业和神学专业上出现急剧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德国和其他国家宗教改革成果进行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天主教在德国地位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世俗文化与社会发展潮流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7.康德说:“一个人确实可以为了他本人并且也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推迟对自己有义务加以认识的事物的启蒙;然而径行放弃它,那就无论是对他本人,而更是对于其后代,都可以说是违反而且践踏了人类的神圣权利。”这说明康德主张()A.自由是个人应有的权利B.理性可以被相互转让C.人要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