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1.2 演绎推理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苏教版高二选修2-2数学试题VIP免费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1.2 演绎推理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苏教版高二选修2-2数学试题_第1页
1/4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1.2 演绎推理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苏教版高二选修2-2数学试题_第2页
2/4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1.2 演绎推理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苏教版高二选修2-2数学试题_第3页
3/4
2.1.2演绎推理知识梳理1.三段论的公式中包含三个命题,第一个命题称为___________,它提供了一个___________;第二个命题叫_____________,它指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这两个判断结合起来,揭示了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到第三个命题_____________.2.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为_____________,常用格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导学演绎推理也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理形式,特别地,数学论证主要通过演绎推理来进行.学习时应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这也决定了演绎推理的结论不会超出前提所界定的范围,所以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因此,在演绎推理中,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必然正确.“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在应用“三段论”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大前提、小前提或推理形式之一错误,都可能导致结论错误,所以在学习时,要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加以辨别,在以后的学习中弄清每一个环节,使自己的逻辑思维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推证的结论.有些错误比较隐蔽,不易辨别,学习时分清大前提、小前提,并逐一判断,不要犯逻辑错误,切不可循环论证.仔细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合情推理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的验证,而演绎推理的内容一般是通过合情推理获得的.疑难突破三段论推理剖析:三段论中大前提是一个一般性结论,都具有的结论,是共性,小前提是指其中的一个,结论为这一个也具有大前提中的结论.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大前提和小前提都必须正确,二者中有一个错误,结论就不正确,如所有的动物都用肺呼吸,鱼是动物,所以鱼是用肺呼吸,此推理显然错误,错误的原因是大前提错.再如所有的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合数是偶数,所以合数能被2整除.错误的原因为小前提错.为了方便,在运用三段论推理时,常常采用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的表述方式.典题精讲【例1】梯形的两腰和一底如果相等,它的对角线必平分另一底上的两个角.图2-1-9已知:在如图2-1-9所示梯形ABCD中,AD∥BC,AB=DC=AD,AC和BD是它的对角线.求证:AC平分∠BCD,BD平分∠CBA.思路分析:本题可由三段论逐步推理论证.证明:(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大前提)△DAC是等腰三角形,DA、DC为两腰,(小前提)∴∠1=∠2.(结论)(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内错角相等,(大前提)∠1和∠3是平行线AD、BC被AC截出的内错角,(小前提)∴∠1=∠3.(结论)(3)等于同一个量的两个量相等,(大前提)1∠2和∠3都等于∠1,(小前提)∴∠2=∠3.(结论)即AC平分∠BCD.(4)同理DB平分∠CBA.绿色通道:命题的推理证明为多个三段论,称为复合三段论.事实上,每一次三段论的大前提可不写出,某一次三段论的小前提如果是它前面某次三段论的结论,也可不再写出,即过程可简写.变式训练:如图2-1-10所示,D、E、F分别是BC、CA、AB边上的点,∠BFD=∠A,DE∥BA.图2-1-10求证:ED=AF.证明:(1)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大前提)∠BFD与∠A是同位角,且∠BFD=∠A,(小前提)∴DF∥EA.(结论)(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大前提)DE∥BA,且DF∥EA,(小前提)∴四边形AFDE为平行四边形.(结论)(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大前提)ED和AF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小前提)∴ED=AF.(结论)【例2】如图2-1-11所示,A、B、C、D四点不共面,M、N分别是△ABD和△BCD的重心.求证:MN∥平面ACD.图2-1-11思路分析:证明线面平行,关键是在面内找到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即可,本题是三段论证明的应用.证明:连结BM、BN并延长分别交AD、DC于P、Q两点,连结PQ. M、N分别是△ABD和△BCD的重心,∴P、Q分别为AD、DC的中点.又 B,∴MN∥PQ.又 MN平面ADC,PQ平面ADC,∴MN∥平面ACD.绿色通道:本题为一个三段论推理的问题,可以简写,遵循的原则是:如果ab,bc,则a2c.变式训练:如图2-1-12所示,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的中点,求证:PC∥平面BDQ.图2-1-12证明:连结AC交BD于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OC.连结OQ,又OQ是△APC的中位线,∴PC∥OQ. PC在平面BDQ外,OQ平面BDQ,∴PC∥平面BDQ.【例3】证明函数f(x)=x6-x3+x2-x+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1.2 演绎推理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苏教版高二选修2-2数学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