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模块检测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16题,第Ⅱ卷17至20题,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Cl:35.5Na:23Fe:5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一、选择题(说明:本题共16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64分)1、2004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2、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很大。B..将金属钠放到水中不反应。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3、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应是A.钠熔成小球浮在液面四处游动,有气体产生,溶液中出现淡蓝色沉淀。B.没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白色浑浊4、实验室里取用金属钠时,用到的仪器用品是①试管夹②镊子③小刀④滤纸⑤试管⑥烧杯⑦玻璃棒⑧玻璃片⑨药匙⑩酒精灯A.⑤⑦⑨⑩B.②③④⑧C.③④⑧⑨D.②⑦⑨⑩5、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氯气是一种无色,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氯气、氯水、液氯的成分相同C.氯气不能与水发生反应D.氯气有毒,但可用来杀菌消毒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生成白烟;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④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只有次氯酸钙。A.只有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7、实验室制备和使用氯气,多余的氯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是:A.Cl2+H2O=HCl+HClOB.Cl2+2NaOH=NaCl+NaClO+H2OC.Cl2+H2=2HClD.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8、氯气可以用来毒杀田鼠,使用方法是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以下性质中的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能溶解于水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③④⑤9、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与质量、长度、时间等相似都是基本物理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C.利用物质的量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D.物质的量就是摩尔,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10、下列各选项中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A.阿伏伽德罗常数是0.012千克碳—12所含碳原子数B.0.5molHe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NAC.2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3NAD.NA个氯气(Cl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11、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叙述和计算正确的是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B、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除以相对分子质量C、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12、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LO2与1LCO2比较,正确的是A.含有相同的分子个数B.质量相等C.物质的量之比为2:3D.所含原子总数相等13、将31gNa2O溶于水中,制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mol/LB.1.0mol/LC.2.0mol/LD.4.0mol/L14、在标准状况下,22.4L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可盛放n个N2分子和m个H2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22.4×(m+n)×30表示气体的总质量B.22.4×6.02×1023(m+n)是气体的总物质的量C.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m+n)D.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22.4(m+n)1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为0.3mol∕L的是()A.150ml0.1mol/LNaCl溶液B.75ml0.2mol/LNH4Cl溶液C.300ml0.1mol/LKCl溶液D.150ml0.1mol/LFeCl3溶液16、实验室需要配制500mLNaOH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有500mL①容量瓶②托盘天平③烧杯④玻璃棒⑤胶头滴管⑥漏斗A.只有⑥B.C.D.③④①②②⑤第4页(共6页)高一年级模块检测化学试题2010年11月题号17181920合计得分第Ⅱ卷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满分36分)17、(每空3分,共9分)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除了观察到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相同的现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