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评价检测(九)中华文明的新生——现代中国时期(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图为新中国初期的一幅宣传画《我们的革新成功了》。它反映出当时中国()A.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B.工业经济摆脱落后面貌C.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改善D.妇女开始参与工业生产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所提供的时间“新中国初期”,再结合宣传画中表现出的人们的喜悦心情可以得知,该画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改善,提振了人们进行努力生产的激情,故选C项;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一五计划之后,我国的工业开始摆脱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宣传画中有妇女形象,“妇女开始参与工业生产”只是宣传画的表象,排除D项。2.在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做出分析,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解析:选B中共八大是在“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会上,对国内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分析。3.邓小平在与英国外交大臣的谈话中说:“我很有信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这件事情会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映,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这件事情”首先得到成功实践是在()A.1979年B.1982年C.1997年D.1999年解析:选C1997年香港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4.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200020062010201120122013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7.752.3165.3185.8213232.3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10.535135.8210.2246.4270.3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C依据表中的数据可看出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对中亚的进出口额都呈上升趋势,故①正确;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建立了新型的结伴而不结盟国家关系,从2000年到2013年呈现的数据可证明这一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故③正确;世界银行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援助,故②错误;材料只体现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不能说明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故④错误。故选C项。5.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改编了所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使国民经济基本好转B.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C.推动中苏建立外交关系D.促进中苏教育事业发展解析:选B“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是因为中国开始了以苏联为模式的工业化建设,故选B项;“国民经济基本好转”是工业化建设的前提,排除A项;“中苏建立外交关系”在1949年,排除C项;“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改编了所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对中国教育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但对苏联影响有限,排除D项。6.下面为我国1965年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C.工农经济实现均衡发展D.经济领域冒进思想严重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宣传画创作于1965年,联系史实可知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开启三线建设,故选B项;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排除A项;1965年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工业发展依然处于主体地位,排除C项;1958年“大跃进”时期,经济领域呈现冒进思想,从1962年起,到1965年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冒进思想得以纠正,排除D项。7.“5月6日,西方母亲节这天,他(熊光远)和数万老兵走上台北街头,要求台湾当局准许他们回乡探亲。老兵们一起合唱歌曲《母亲你在何方》,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他们的要求引发了台湾社会广泛同情。10月14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11月2日,老兵熊光远拿到了第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