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试题(本试卷共4页,大题2个,小题32个。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但新航路开辟后,“财富流向西葡”,“英国成为海盗”“意大利被晾在一边”。其中“意大利被晾在一边”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性商业危机B.意大利经济衰退C.世界性商业革命D.意大利金融危机2.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B.荷兰C.西班牙D.英国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A.蒸汽机的改良B.计算机的诞生C.相对论的提出D.电力的广泛应用4.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D.欧洲风俗习惯5.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处发展高潮出现的原因是A.国际环境有利B.民族独立实现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政策的改变6.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7.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8.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A.“抓革命,促生产”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主要是由于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0.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11.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人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A.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B.国家贫穷落后C.“左”倾思想盛行D.当时的世界时尚12.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屏除中国旧时婚礼之繁。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这实际上反映了A.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得到空前提高B.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C.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已完全改变D.上海社会风气已经彻底西化13.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小车必于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14.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定可对百朋,隔颜色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火车B.电话C.电报D.飞机15.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的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