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谚语反映的是()A.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C.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2.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现象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①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②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③工业革命——鸦片战争④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D.古代的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4.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5.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A.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B.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6.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7.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增加B.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C.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8.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在马克思笔下的这一时代()①欧洲与亚非之间开启商贸联系②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③殖民活动具有暴力血腥的特点④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有英国学者认为:“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B.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C.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10.下图是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1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营者革命”的出现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科学管理体系C.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D.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12.这一时期,除了赤贫阶层以外的几乎(欧洲)所有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其衣橱也慢慢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欧洲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