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二十)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如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灌溉工具,据载为三国时马钧改制,但常常需要二人同时脚踏方可汲水,为此,后来宋代人为了节省人力,创造性发明了哪一灌溉工具以代替之()A.立井水车B.高转筒车C.水转翻车D.风力水车解析:选C注意题干时间“宋代”,依据题干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可知,马钧发明的翻车需要人力,到了宋朝为了节省人力,发明了水转翻车,故C项正确;风力水车出现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立井水车、高转筒车出现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两项错误。2.下列生产工具(或生产场景),按出现由近及远的排列应是()A.①③④②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解析:选C①《便民图纂》是中国明代反映苏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②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③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鼓风冶铁装置,④二牛抬杠是西汉时推广的犁耕技术。所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C项。3.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1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海外商运业的发达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南宋的外贸情况,不涉及国内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海外贸易税以及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例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南宋时期的古沉船……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说明当时外贸比较频繁,海外商运业比较发达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转型的前后变化情况,故D项错误。4.宋朝大诗人梅尧臣曾写过一首诗:“农人力已勤,要在布嘉种,手持高斗柄,觜(嘴)泻三犁垅(垄)。月下叱黄犊,原边过废冢,安知侠少年,玉石金羁拥。”诗中所描绘的是()A.一牛挽犁B.曲辕犁C.耧车D.男耕女织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播种季节农民是比较繁忙的,常常是白天忙于收割打场,播种只好安排在夜晚进行。月光之下,农夫手握耧车柄,口叱黄犊行走于废冢之边,泻种于沃野之中,既是美丽的夜景,也是一幅辛劳之图,所以诗中所描绘的是播种工具耧车,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一牛挽犁的信息,反映的是男耕但未涉及女织,故A、D两项错误。5.(2018·浙江五校联考)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C.玉蚕等器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解析:选C根据材料“玉蚕”可知与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有关,故C项正确;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但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排除A项;西周晚期才开始出现铁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商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排除D项。6.杜甫的诗中写道:“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赞颂的瓷器产于()A.江西景德镇B.浙江龙泉C.长沙铜官D.四川大邑解析:选D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当时,四川的大邑窑和河北的邢台窑为盛产白瓷的名窑,大邑的白瓷轻且坚,故杜甫诗赞其质,所以D项符合题意。7.下图中处是中国古代某项水利设施,该水利设施是()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坎儿井解析:选A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项水利设施沟通了漓江和湘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项水利设施是灵渠,将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故A项正确;都江堰使四川盆地变为天府之国,故B项排除;郑国渠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西引泾水东注洛水,故C项排除;D项是新疆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设施,排除。8.《管子·海王篇》说,大致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相当的时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