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单击页面即可演示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承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般的斑纹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华南虎》幽默(yōumò):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凄惨(qīcǎn):凄凉悲惨。奥秘(àomì):奥妙神秘。翻来覆去(fānláifùq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温厚(wēnhòu):温和宽厚。(1~2)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3~9)第一本书的来历(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之情(不能忘本)1.文章结构2.思考: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聪明好学父亲:我:弄不成:乔元贞:二黄毛:温和、善良、乐于助人善良、勤奋、调皮勇敢、带点傻气忠厚、没本事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第一本书父亲我亲情乔元贞我弄不成友情师生之情第一本书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何令作者难以忘怀,以至专门著文纪念?因为当中蕴含着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父子情同学情]。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请你说说“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的是什么?童年生活是艰苦而沉重的,感觉是辛酸的。但这些都无法抹去与生俱来的童真、好奇和淘气,和小伙伴、小动物一起在大自然中玩乐,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4.作者说“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了。因为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就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了。“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交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第一本书父子之情同学相邻之情人与狗的情趣甜:父亲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情;童年的乐趣(人与狗之间的默契、情趣)。酸: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