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案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张果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2.理解课文第七段和第八至十三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神态变化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3.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重点:学习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了解丰碑1.在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又一首英雄的赞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一起来学习《丰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2.师:让我们带着疑问,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师: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和丰碑有什么联系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生齐读第十三自然段)4.师: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二、感悟丰碑,学习精神1.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第七自然段)2.师指名读第七自然段。3.师: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想议,如冻僵、镇定、安详、单薄等词语,从而了解是从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衣着进行描写的,并结合前文的环境描写,如冰天雪地、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等词语进行理解)4.师:此时此刻,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理解“晶莹的丰碑”的含义,即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5.师:正因为军需处长这种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所以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请大家再次齐读第十三自然段。三、侧面烘托,突出精神1.师:文中除了军需处长外,还写了谁?(将军)当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后,他有什么反应?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2.师:谁能用关键词概括说说将军表现有何变化?严峻------吼道-----发怒-----愣住-----军礼(引导学生思考将军为什么要吼?“将军愣住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军礼所包含的意义,点明在将军心中军需处长就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所以将军把军人间最高的礼节献给了老战士,表现了将军对老战士崇高的敬意。老师用引读和带读的方法加深学生理解。3.小结:是啊,正因为军队有了军需处长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我们都可以战胜的。所以“将军什么话也没说-----”(生齐读最后一段)。4.师:“这样的队伍”是怎样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有什么样的人?四、总结拓展1.军需处长用他的自我牺牲精神,赢得了军人的最高荣誉。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是思绪万千,请拿起笔来,用真挚的敬意,为军需处长题写一两句碑文吧!2.结语:虽然军需处长牺牲了,但是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永垂不朽!他是我们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