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成功举办奥运选手夺冠08年雪灾5·12地震……你什么时候为祖国感到自豪或忧心,欢呼雀跃或热泪盈眶?•最后一课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能复述课文。•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1870-1871年,法国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最后一课上的是什么课?“最后一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哪些情感?整体感知:最后一次学习本国母语的机会;最后一天的教书生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之情;•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珍视之情;•对侵略者的无限痛恨之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思考:1.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2.据此,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心理活动。文章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第一部分:上学之前(1—6)第二部分:上课之前(7—10)第三部分:上课经过(11—23)第四部分:宣布下课(24—29)小说以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气氛、学生、老师)气氛学生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今天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还有镇上的人。老师平时今天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平时“我”会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平时老师穿戴一般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谈一谈你对小弗郎士的认识.(在脑海中再现,可以借助想象)1.初识小弗郞士,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小弗郎士形象——概括小弗郎士形象——概括心理描写3.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幼稚疑惑诧异懊悔难受悲愤懂事2.课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开端发展发展高潮和结局高潮和结局贪玩幼稚怕老师贪玩幼稚怕老师感到诧异(爱国情感萌发)感到诧异(爱国情感萌发)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爱国情感升华,理解老师、敬爱国情感升华,理解老师、敬爱老师爱老师1.我这些课本,法语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他们分手了。小弗郎士形象——心理活动小弗郎士形象——心理活动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3.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4.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韩麦尔先生形象——概括韩麦尔先生形象——概括“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的深情热爱。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