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仅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悄悄地影响着当代少年儿童对世界、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家庭和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思想素质。首先,沉溺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当前,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顾不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家庭都把孩子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致使“留守儿童”大量存在,隔代教育导致大人对儿童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校期间,学生有教师的看管和教育,回到家里就是少年儿童的天下,电脑、电视非他莫属。特别是双休日和假期,网吧里的少年儿童人满为患,在网络中,他们学到的是一些虚拟的东西,打打杀杀的镜头和魔幻游戏,导致少年儿童精神空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的当今中国的少年儿童,由于没有经过战争年代以及票证年代的洗礼,生活上衣食无忧,因而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消磨时间,他们整天笼罩在打打杀杀,动漫连篇的网络里、电视里,无法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使世界文化在中国市场占了一席之地。如奥特曼和铠甲勇士等不但充盈着中国动漫市场,也浸入到了中国的玩具市场,致使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各种网络游戏占据了少年儿童的课余时间,也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孔孟之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更是离他们相去甚远。最后,重智育,轻德育。当前,国家正提倡和重视素质教育,但由于各种考试的存在,到国外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多,留学人数的年龄也逐渐年轻化,导致少年儿童成绩的好坏变成家长和教师的必要选择。这样,必然导致少年儿童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占用了少年儿童的休息和活动时间,也导致少年儿童活动少、实践少、劳动少。学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德育教育课可有可无,班会变成一种摆设。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还大量存在着,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当今的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因此,做好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对孩子的艰苦奋斗的教育不能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当代的少年儿童已远离艰苦的年代,要把他们重新带回到那个年代去生活和实践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拿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来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如我们小时候的忆苦思甜教育,幼儿园、小学熟读《三字经》、唱《国歌》、唱革命歌曲、看战斗片等经历,用于对现代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也不会过时。此外,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把员工工作期间的工作靠椅锯掉,每天只给孩子一元零花钱,美国金融危机后对中国的孔子学说的学习热等事迹,也值得我们借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没有雪山草地,但同样面临历史和时代挑战的新长征。我们必须引导少年儿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代代相传。其次,对少年儿童不能放任自流。父母不管压力有多大,工作有多忙,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不管有多大困难,希望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给孩子多一点关爱,这样才能使他们远离网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只有这样,父母才有时间和机会跟孩子多交流,对孩子多引导、多督促,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再次,学校要加强德育教育。学校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国家已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德育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