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结合》教学设计VIP免费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结合》教学设计_第1页
1/4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结合》教学设计_第2页
2/4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结合》教学设计_第3页
3/4
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2、经历探索乘法结合律的过程,体会乘法结合律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3、学会观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对综合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当堂测试题教学过程:一.旧知迁移,引入新知1.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乘法学了什么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含义及用字母表示)。2.引发相关旧知,提出新问题:加法有个交换律,乘法也有交换律,那加法还有一个规律?怎么说的?(根据生答板书:结合律(a+b)+c=a+(b+c))大家想想乘法还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师:谁能从这里马上得到启示:你有什么猜想?生:是不是乘法也具有这个规律?师:用公式表达(板书)(a×b)×c=a×(b×c)?师:那乘法是否具有你们猜测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2、经历探索乘法结合律的过程,体会乘法结合律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3、学会观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二、出示自学指导看课本P25例6(借助课本P24主题图看)1、问题是什么?2、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3、可以怎样列综合算式?4、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例6引出两种算法(25×5)×2=25×(5×2)由此引出其他任意这样算式都还成立吗?)三、猜测验证,互学新知1.验证规律:(1)小组合作,举大量例子证明,得出结论。(2)集体交流,师板书其中几道典型的例子。(3)肯定规律,概括:这样的例子写的完吗?那你有什么完全之策?用字母或符号或语言表示。语言概括有困难可以先同桌商量一下再说。——看书质疑,规范表述——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学生自由说如:把加法结合律中的“加”换成“乘”,把“和”换成“积”,其余不变。2、初步运用: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填数。2、根据给出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体会学乘法结合律的简便性)A:16×5×216×(5×2)B:3×25×43×(25×4)C:7×125×87×(125×8)三.运用规律,应用拓展1、你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下面计算简便吗?出示:61×25×45×37×2学生独立做,指名几人板演——集体交流,展示不同方法、评价,说依据。课件继续出示:125×(17×5)这道题可以简算吗?为什么不行?怎样的题目才能用乘法定律进行简算?小结:能简算的题目数字间有特殊的联系,必须有能乘出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简算时把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先乘起来。2、(课件出示)25×4×3842×125×42×48×5拓展:那如果有重新出题的机会,你能稍作改动,把125×(17×5)这道题也变得能简算吗?你想改哪个最容易?为什么?(因为125×8=1000)125×(17×□)还可以填几(4)□×(17×5)还可以怎么填?(找和5乘积是整百、整千的)四、自我评价,当堂测试重新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当堂测试题:9×25×()22×5×()7×125×()3×()×25()×125×635×7×()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学的?(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吗?(或引:加法、乘法都有结合律了,那……除法、减法是否也有结合律呢?课后可以研究一下。怎么研究?尽量多的举例证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结合》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