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温彩娥【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6页。【教材解读】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五条运算定律以及它们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单应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第一学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因为运算意义是运算定律的基础,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离不开运算意义的支持,所以要让学生依托已有的四则运算意义来理解。乘法分配律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难理解,教材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五个层次来进行学习,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从具体数据的计算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最终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不仅关注方法的灵活性,还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对于数学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也具备了一些探究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只要我们教师注意指导,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模型的架构自然能水到聚成。本课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理念】本节课主要采取不完全归纳法来抽象概括运算定律,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的应用结合起来,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帮助学生将原来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时尽可能将探索过程拉长让学生充分探究、尝试、交流、质疑,在理解掌握运算定律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探索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发现、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PPT课件、卡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今天那么多老师来到我们美丽的翔校,作为翔校的一员,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提示学生面向老师说,请先发言的两名学生将简洁的话写在黑板上。)师:还有谁想说?(尽量请多名学生面向全体老师致欢迎词。)师:我们班的孩子都很热情好客啊!小嘴巴很会说话!现在请看黑板,能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表达出来?(小X欢迎老师。小Y欢迎老师。小X和小Y都欢迎老师。)师:两边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我们可以在中间填一个什么数学符号?这些话能不能也用符号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写出:◇●★+□●★=(◇+□)●★这种符号形式的表示法。)师:同学们太棒了!能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这句话,这样的数学好玩吗?【设计意图】课前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结合现实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之数学化,为探索新课做好准备。一、创设情景,感知规律。1.师:同学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住上了花园小区,小玲家里也有一个漂亮的花园,(播放录音,出示图片问题:花园的周长是多少米?)你们能解决吗?学生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计算,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6+4)×2=10×2=20(米)6×2+4×2=12+8=20(米)师:两种方法都能求出这个长方形花园的周长20米,得数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两道算式之间填上“=”。请生齐读算式。2.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等式,左边算式跟右边算式得数相等,但它们写法一样吗?仔细观察,左边算式是怎样算的?右边算式又是怎样算的?左边算式是怎样转化成右边算式的呢?先自己观察,然后在组内交流:①左边的算式是怎样算的?右边的算式是怎样算的?②左边算式是怎样转化成右边算式的?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请一个小组到讲台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明确左右两边算式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