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小康成就①微观表现②宏观表现总体小康的特点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探究一:材料1: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上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材料2: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即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即202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即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在邓小平分“三步走”战略构想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它更具体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我国已经达到了总体小康社会2、总体小康水平的表现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3、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十七大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十七大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成为成为工业化工业化基本实现、基本实现、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显著增强、国内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国内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成为人民人民生活生活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良好的国家成为成为民主权利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具有更高文明素质更加充分、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成为各方面各方面制度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成为对外对外更加更加开放开放、更具有亲和力的国家、更具有亲和力的国家二、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与联系比较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区别标准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状态联系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刚跨过小康的门槛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不全面——①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②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更全面——①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②除注重物质消费外,更注重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发展比较平衡——将缩小地区、城乡、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完善。11、图片反映了什么?、图片反映了什么?二、全面小康二、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的的新要求新要求((1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均人均GDPGDP翻两番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