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谈教学方式的转变昨晚的暴雨给烈日炎炎的夏日带来了一丝凉意,我也迎来了研修的第二天。第一天的研修收获颇多,但留有一丝遗憾,有一个观点我没有理解,因此而感到困惑,就是过程是学习目标吗?通过第二天的学习,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过程可以是学习目标,甚至比学习目标这个结果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直在讲,是教给学生“鱼”。还是教会学生“渔”,我想“鱼”是结果,而过程则是“渔”,所以才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也是我看了今天的视频以后最大的收获和启示。为什么昨天我无法理解这一观点,甚至觉得是个病句呢?因为我深受传统课堂的影响,在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偶尔有所改变也流于形式。教育的功利性极强,基本上是考什么,我就教什么,都是些硬性的枯燥的知识点。学生为了应试而拼命的记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接受、记忆、背诵老师所讲的、要考试的课本内容。学生学习成为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当然不是学习目标。所以,我昨天无法理解上述观点。在我过去的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绝大多数的时间都用于机械的记忆,没有时间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也缺乏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只是迫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而不得不学。对此,我也深有感触,也试图想改变,看了今天的视频后,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原来历史课还可以这样上,上的如此津津有味,兴致盎然。原来有些知识性的问题还可以这样处理,处理的如此巧妙和到位。对于视频中的案例,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个是学生为林肯政府设计一些宣传《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海报,我觉得这个设计太巧妙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就掌握了原来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效果相当的好,展示的几位学生的作品也非常有创意,只是我担心我所教的学生大概没有这么好的绘画功底。但是还是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想采取类似的办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我印象最深的第二处则是近代模拟人物小传撰写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觉得非常的新颖和巧妙。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想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合作,甚至如何做人。反而那点历史知识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了。正像视频中提到的一样,在活动中,每个人的才华都得到了展现,活动还可以增进大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取长补短,进而相得益彰。同学们顿感妙趣盎然,收获多姿多彩,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层次的人文情怀,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亲切感和理解力,更为可贵的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从同学们的友善和才华中,感受真、善、美得过程,以模拟人物身上思考正确人生态度的过程。所以我才说过程也是学习目标,甚至比结果更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秉承这一观点,努力提高自己教学设计的能力,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那点用来应付考试,早晚会忘的干巴巴的知识点。但是我也是有担心的,像这样的人物撰写是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我们历史这样的小科,一星期只有两节课,能不能完成类似的教学活动呢,会不会对语数外的时间形成冲突,万一影响教学成绩该怎么办呢?不过还是值得一试。忙碌而紧张的一天又快结束了。研修为我的暑假生活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无比充实的感觉。希望明天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