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认识几时几分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版内容来源|:90页例1,例2.主题:认识几时几分课时:共3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者:李会玲确定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教材分析:“认识时间”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孩子们对时间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对于整时和半时的概念刚刚形成,但是对于一分钟一分钟的熟确实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并能正确的书写时间。学情分析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一年级中只是让学生知道并记住“12∶30就是指12时半”,而对于为什么分针指向刻度“6”就是“几时半”,为什么要表示“几时半”在冒号后面就要用“30”,学生并不理解。等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知识,了解了时与分的关系后,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学习目标:1、知道钟面上有1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评价设计:1、通过环节一的2,环节二的1、2环节三的1和环节四的1达成目标一。2、通过环节二的3,环节三的3和环节四的2、3达成目标二。3、通过环节五的1、2、3达成目标三。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写出钟面是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例:8时——----------——————8:00—————————————2、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时间的。二、自主学习1、预习教材90页例1.1)一小格表示()分,一大格表示()分。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个小格。3)完成例1,5个5个地数,从起点12开始数到终点绕一圈,变数边在钟面的外围写出5、10、15、20……2、我会拨一拨,认识几分从12到3之间有()个小格,也就是()分。从12到6之间有()个小格,也就是()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从12到9之间有()个小格,也就是()分。你是怎么算的?3、认识1时=60分1)拨一拨,分针从12走到12,走了1圈,是()小格,也就是()分。2)仔细观察,把分针拨到12,分针走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小结:分针走一圈是()分,时针正好走一大格,也就是()时,他们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1时=()分。4、认读时1)正对着数字的怎么读?2)在两个数字之间的怎么读?3)快到下一个数字的该怎么读?(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在两个数字之间的,就取小的数字;没有到下一个数字,我们还是取小的数。)5、读出教材91页例2钟面上的时间。三、当堂检测1、填空(1)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一大格是()分钟,走一圈是()分钟(2)时针走1大格是()小时,走一圈是()小时(3)爸爸每天工作8(),丽丽每天睡10(),一节课40()2、说一说,并写出下面钟面所表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