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08年考前政治考点精讲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一、分配制度考点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考点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⑵原因①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现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必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⑶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⑷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考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⑵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③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④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⑤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1参与分配的形式。⑶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二、分配原则考点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⑴效率原则:①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⑵公平原则:.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考点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