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做法和经验甘肃省凉州区、民勤县、高台县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3个试点县(区)通过完善工程和计量设施、分配并确定水权指标、规范用水管理、公开用水信息、合理调整水价、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3个试点县(区)农业水价调整大步快跑,水费实收率100%。凉州、民勤农业水价10年调整3次,地表水计量水价凉州由每方0.08元调整到0.2元,民勤由0.1元调整到0.24元,达到全成本水平;高台县地表水水价由每方0.1元调整到0.152元,计划2017年调整到成本水价0.23元,地下水由不征收水费调整到每方0.1元,并在全县执行。尽管水价提高了,但水费支出占成本的比例持续下降,农民收入水涨船高,改革实现了节水增效双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凉州区下双乡党委书记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一年种植4茬西瓜或2茬西红柿,收入4万元,成本5000元,用水量250方左右,水费不到50元,只要服务好,涨价能接受。民勤农民表示“现在用水少了,种地也少了,但是收入增多了,生活比过去好了”。一、主要做法(一)工程设施改造升级一是工程系统配套。民勤、凉州全面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套衬整修干支渠,配套建设支(斗)口计量设施,推广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农业。高台县完成黑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任务,优化渠系工程布局,实施渠系防渗与机电井配套改造。试点县(区)在石羊河、黑河治理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及西北节水增效项目,基本建成完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显著提高。凉州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8%,井水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84。民勤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14,亩均用水量由663方降到410方,单方水效益达到14元。二是计量全覆盖。地下水灌溉机井全部安装计量设施,计量到井,明确到户,实现了井口精准计量。凉州区清源灌区在石羊河流域治理项目中已安装运行1203套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改造升级,配套安装了智能化计量设施200套,新建计量设施管理房140座。民勤县更新改造机井智能化控制器1580台(套)。高台县引入社会资本对全县2800眼机井全部安装智能取水计量设施。地表水灌区全部实现斗口计量。(二)水权精准落地一是逐级细化分解水权指标。建立了县(区)→灌区→乡镇→协会→小组分级负责的五级水权分配落实机制。根据综合灌溉定额、有水权的耕地面积,将水权指标逐级分配到灌区、乡镇、协会,明晰到具体用水户和机井、地块,落实到每一轮次,逐户核发水权证。有关机井发放了产权证、使用权证,签订了管护协议,明确了用水指标,并张贴到机井。各试点县(区)农业水权证、工程产权证发放率达到100%。二是层层监管水权落实。按照先确权、再计划,先申请、再配水,先充卡(买水票)、再供水的程序,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在不突破水权指标的前提下,各用水户向用水小组申报人口数量、种植面积及用水计划。各用水户小组制定分轮次、分时到户、分时到地的灌水计划,并向用水户征求意见,经修订完善、张榜公示后,报所在地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审核,报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和乡镇地下水管理站进行审批,最后报水管单位备案执行。(三)用水公开便民一是规范用水过程。严格水票运行程序,凭票刷卡、凭票供电、凭票取水。实行用水计划申请书制度,流程为:用水户提出申请→协会核对加注意见→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复→水管单位确认后出售水票和刷卡充值→取水。二是实现用水远程控制。凉州区研发应用了地下水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包括水井、水权、水价、用户、作物、定额、轮次、用水量等,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机井运行情况,若出现超水权取用水等违规行为可远程关闭机井。三是公开用水信息。水管单位职工包村包社逐月逐井进行用水量和用电量登记,实时监控每眼机井逐轮次的用水情况,并对轮次水量台账张榜公示,及时将剩余水量和电量告知用水户。凉州区阳光操作,实行刷卡水量、水表读数、台账数据“三对口”,水管单位、乡镇、水务局“三检查”,做到了配水、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