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H管ORZON0l从管理层收购信托看信托制度发展张炼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300222)摘要:由于信托制度的特有功能,信托公司的参与为我国MB0(管理层收购)市场提供了便利。尽管M130信托存在四种可选模式,但政策与法律制度的约束使其并不能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对我国MB0信托的分析.认为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和金融市场的发展,MB0信托会在发展中成为市场常规手段。关键词: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信托;发展模式;法律障碍一、我国信托业制度存在的问题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信托法)),并于2001年l0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6月5日实施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2002年7月l8日实施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尽管许多配套法规尚未出台,但这已为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托机构作为金融职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国民经济的独特作用日益显现。但由于制度原因,中国信托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业务空间、市场定位、法律规范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自1982年以来,由于中国信托业的法规体系、制度安排以及信托公司治理的严重缺失与不足,信托业始终处于混乱状况之中,信托公司高息揽存、乱拆借、盲目投资,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最终导致严重的支付危机。这导致了政府先后五次对信托业进行清理整顿。但由于信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内生的需求,许多可行的信托形式已经得以重生,比如MBO信托。二、MBO与MBO信托的产生从l998年北京四通公司最早试行MBO开始,到广东粤美的率先成功实行MB0;从轰轰烈烈的“郎顾之争”,到国资委严令叫停MBO;从最初的银行抵押贷款到信托机构提供融资,经历了不到l0年的中国MBO并没有因为政策的打压而销声匿迹,反而热度不减。信托制度的参与掩映其中——2002年11月,新华信托首创MBO资金信托计划,拉开了运用信托进行MBO的序幕l2003年1月,衡平信托全兴集团MBO股权收购信托计划的成功发行,使得MB0的信托模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MBO催生于国退民进、明晰产权的国企改革过程中,从实践上来看,不失为一种既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价值,又解决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和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国的MB0信托是在矛盾重重的MB0过程中和特殊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通过引入信托机制实施管理层收购计划,既可以解决管理层收购中诸如收购资金不足、收购主体不明、收购效率不高等难题,真正发挥管理层收购所具有的“杠杆收购”特性,更重要的是,在收购资金合法性、资产定价合理性、股收稿日期:2008.12.10作者简介:张炼周,男,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权管理有效性等方面,由于引入金融机构的运作,可以实现人们最关心的MBO的透明性和竞争性。三目前MBO信托存在的四种发展模式分析1.信托公司作为目标公司的收购主体,管理层作为背后操纵者这一模式突破了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为50人以下的限制。成功的模式如康辉旅行。它的困局在于股权改造中,MBO方案中规定的持股人员总数超出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超过50人的限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康辉旅行的管理层和华宝信托签订资金信托合同,将收购资金委托给华宝信托,用于目标公司的收购,而华宝信托为MBO提供收购主体。管理层作为受益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即他们运用信托手段成功间接持股。在这一过程中,信托机构并不提供融资。2.信托公司向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杠杆贷款由于信托投资公司作为金融中介的介入,保障了融资来源的合法性。苏州精细化工集团就是通过信托贷款得以顺利实现MBO的典型案例。在这个案例中,苏州信托为筹集收购款发行了“苏州精细集团MBO融资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并以受让股权作为抵押贷款给精细集团董事长徐建荣和总经理顾一平两人,用于收购精细集团。5.信托公司直接对目标公司股份收购这种模式实际上是第一和第二种模式的结合与发展,通过信托投资公司直接成为目标公司股东,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监督与控制,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