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网建设之我见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的号召下,全国上下各中小学纷纷投入到校园网建设之中。但校园网建设技术含量高,系统性、综合性强,有些学校“一哄而上,仓促上马”,在建设中出现了软硬件建设比例失调,师资队伍培训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投资浪费、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益。本文简要谈谈校园网建设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校园网建设要明确目标,要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宗旨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经济能力,坚持高效、适度超前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明确“什么是校园网”,“校园网应具备怎样的功能”,“建网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要有明确的计划、方向、目标,不要随大流、赶时髦。校园网和企业网一样,首先是一个Intranet(内部网),建网目标是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化。校园网应具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交流等功能,为教育教学服务。重点是内部网的建设,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Internet(因特网)接口。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再考虑与教育网、因特网连接,甚至进行远程教学等而现在许多学校本末倒置,认为建校园网就是提供一个Internet接口,做一个学校网站。钱花了不少,效果一般。二、校园网建设和企业网等任何一个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一样,要遵守1:1:1理论,使校园网建设合理,实现校园网效益最大化。什么是1:1:1理论呢?就是在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中,硬件建设费用、软件建设费用和管理、维护、培训费用投入比例大致是1:1:1。若违背这一理论,要想充分发挥网络应用系统的效益,就很难保证。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校园网建设,但很多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没能做到这一点,表现在以下方面:1、注重网络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固然重要,硬件性能的好坏、合理与否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基础”。硬件就好比人的“躯体”,没有强健的身体,就很难保证出色地完成工件。而软件就好比人的“灵魂”,有强健的身体,但没有智慧,也同样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有勇无谋”不足为英雄。所以软件建设同样重要,软件建设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关键”。好多学校硬件建设投入很大,软件建设投入却很少,没有学校管理软件,教育教学软件也很少。出现“重硬轻软”的情况也难怪,因为硬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而软件只是一些光盘或软盘。一张光盘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让不懂计算机的校长们、领导们很难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计算机管理人员经常给领导们分析软件的重要性,领导们也要开拓创新,学习一些信息技术。2、不舍得化管理、维护、培训的钱。硬件、软件建设的完成,也就是校园网应用的开始。要用好校园网,就必须经常性开展培训。因为计算机发展非常迅速,校园网的应用也处于初步阶段,现成的经验较少,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交流、总结。许多学校领导以为,校园网建成后就“一劳永逸”了。校园网的维护管理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保证”,必须有专职的网络管理维护人员进行管理维护。校园网建设中某些技术适度超前,要用好校园网,必须重视人员培训。对网络管理员的培训可通过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和有关专项培训进行;对各学科教师可通过校内培训、外出培训、请专家来讲座等途径进行。三、校园网建设要全校上下共同参与,多听取意见、建议。组成以学校分管领导负责、协调,计算机管理员、维护,全体师生应用、反馈的体系结构,使校园网逐步完善,不断发展。1、校园网建设准备阶段:建立由校领导、计算机管理员、各学科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园网建设组,做好建设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组织到建设校园网比较成功的学校进行参观;请校园网建设方面的专家做校园网建设方面的专题讲座;对全校师生争求意见和建议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参观、调查、研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网建设方案。2、校园网建设阶段:硬件建设相对容易,根据建设方案,落实经费,按照拟定的采购设备清单,进行招标采购,采购完成后,由网络公司施工,计算机管理员参与,涉及的技术也主要是信息技术,各学科教师不用参与。软件建设较复杂,校园网软件种类繁多,功能也各有千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