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文:《土地的誓言》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VIP免费

语文:《土地的誓言》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1/19
语文:《土地的誓言》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2/19
语文:《土地的誓言》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3/19
歌曲欣赏松花江上张寒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好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端木蕻良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4.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5.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端木蕻良炽痛胸膛喷涌泛滥白桦林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镐头嗥鸣山涧斑斓碾丰饶污秽hóngchìtángpēnlànhuàháojiànlánniǎnráohuìlándàngènqìlǒngzhàměnggǎo炽痛亘古田垄谰语族系污秽默契远古热烈而深切没有根据的话田埂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1双方意见虽没有明白说出来,却有一致的了解。2相互有所谅解或秘密约定。肮脏的东西“九一八”事变纪念碑不能忘记的历史!写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主要作品有《憎恨》《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整体感知1.文章题目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就是指土地发出的誓言呢?2.什么誓言?(书中原话)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两个自然段的内容。4.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文章该怎样朗读?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1、作者是用怎样的笔墨来描绘自己家乡的景物的?2、读出你认为最富有感情的语句,说说它为什么最能打动你。品读课文1、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2、怎样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这个词语的确切含义?问题探究3、怎样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这个词语的确切含义?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问题探究5.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呢?问题探究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当今形势下,你对“土地”有什么誓言吗?拓展与体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习与思考想到关东原野上的一切听见故乡的呼唤发誓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土地的誓言课文总结《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人民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民族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语文:《土地的誓言》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