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总体模式本项目主要由我公司工程部负责协调,组建相应的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调控与管理本项目,组织协调各专业人员、施工队开展工作。二、服务内容本项目服务内容包括造林抚育技术措施,设施设备准备,肥料准备,开带、打穴、施基肥回土、苗木种植、抚育施肥等措施。三、工程目标1、质量目标:根据《造林技术规程》、《营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方法》、《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2014年造林项目作业设计》规范标准实施,达到施工验收规范优良标准。2、工期目标:本项目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7月17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6年11月30日。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进度控制。我公司确保按期完工,实际施工安排中我们从几个关键工序进行控制,并制定严格的施工进度表以保工程按期完工。具体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3、安全生产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则、步骤施工,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要做好人身安全、防火安全等。4、施工目标:严格执行现场施工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布置,管理施工现场,创一流文明工地。5、服务目标:服从业主管理,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工程监理的监督,为业主排忧解难。四、施工技术措施(一)、林地清理在满足造林种植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严禁全面炼山、全垦。以种植穴为中心,采取1.2米宽的带状方式清理林地,将清理的杂草块状堆沤,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定穴时,若穴的位置刚好有乔木或灌木时,应将位置前移或后移,要注意保护原有的乡土乔木。(二)、整地挖穴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原有植被,整地采用穴垦,挖明穴,规格为50×50×40厘米。整地时穴土要全部清理出穴坑,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以便回土时把表土放入穴底。(三)、种植密度根据造林地及树种情况,工程建设采用人工造林方式;设计株行距改造3米×2.5米,造林密度以89株/亩为宜。套种补植方式;设计株行距3.5米×3米,密度为64株/亩为宜。(四)、回土与施基肥基肥选用复合肥,每穴施放复合肥0.25千克。基肥施放要求先回表土至穴的二分之一时,再施放基肥,并与表土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继续回土至平穴。(五)、苗木规格要求选用的苗木高为50至70厘米、两斤袋装;苗木必须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证书和苗木标签,禁止使用无证、来源不清、带病虫害的不合格苗木。(六)、混交方式根据当地造林的实际情况,本工程选择樟树、荷木、相思、枫香(或其它乡土阔叶树种)、海南蒲桃按照2:3:2:1.5:1.5比例混交造林。要求相邻的同一树种原则上不超过10株。(七)、苗木栽植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春季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时机栽植。栽植时先在植穴中央挖一比营养袋稍大的栽植孔,小心剥除营养袋(可溶性营养袋除外)。把带土的苗木放至栽植孔中,扶正苗木,适当深栽,同时回土后要压实,然后用松土覆盖,堆成馒头状。(八)、抚育管理造林地3年抚育3次,其中当年抚育1次,在种植后一个月进行当年第一次抚育,要求以树苗为中心,半径为0.5米的圆形范围内全全面进行除草、松土扩穴,并每株追施复合肥250克。第二、三年5—6月份分别进行第二、三次抚育,抚育措施和当年抚育一样。(九)、附属设施需要设置宣传牌4块。宣传牌设置在主要路口或进出林地的主要村庄旁。宣传牌采用混泥土砖砌结构,高3米,宽2.5米。五、造林工程量本工程造林点共5处,地点是IV林班地域,I林班地域,潼I林班地域,III林班地域,造林面积共2753亩。选用樟树20%、海南蒲桃15%、枫香(或其它乡土阔叶树种)15%、荷木20%、相思30%混交。樟树41888株、枫香(或其他乡土阔叶树种)31417株、海南蒲桃31417株、荷木41888株、相思62832株,共需苗木量209442株(含5%苗木损耗)。共需复合肥20944千克,其中基肥复合肥52361千克,追肥复合肥157083千克。六、项目组织安排为确保本项目工程按时、按质、按量顺利完成,经本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工程量测算和对5个造林地点的布置,计划组织多个工程队对本工程项目进行造林作业。本项目工程按项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