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1、比的意义是什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符号是“:”,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比值比的后项比号比的前项4:3=4÷3=113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2∶5也可以写成52,但仍读作2比5。2、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简。3、什么是化简比?怎样化简比?把一个小数比、分数比或较大数目的整数比化成和它相等的简单的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整数而且公因数只有1)的过程,叫做化简比。化简比的方法有:(1)整数比的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然后按照约分的方法进行化简。(2)小数比的化简: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变成整数比,然后按照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化简。(3)分数比的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然后按照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化简;也可以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写成比的形式。(4)分数、小数混合比的化简: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化成小数或分数比,然后再按照小数比或分数比的化简方法化简。(5)带有单位名称比的化简:①前项后项是同名数,按照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化简,并把名数去掉。②前项后项是不同名数,要化成同名数,然后再化简。4、什么叫比例尺?常见的比例尺有几种?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根据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可以推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倍数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倍数常见的比例尺有线段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两种形式;(1)数字比例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这种比例尺也叫缩小比例尺。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或60000001在计算精确仪器时常用的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即后项是1的比。如一份机器零件的图纸上标示的比例尺是:20∶1。(2)线段比例尺:用一条注有数字的线段来表示与地面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如:240千米180120600它表示地图上1厘米代表地面上60千米的距离,化成数字比例尺是:1厘米∶60千米=1厘米∶6000000厘米=1∶60000005、关于比的应用题。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关键是:两个数的比分配的是这两个的和。6、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比例式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两个内项。如:a∶b=c∶d两个外项是a和d,两个内项c和b。7、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18∶27=6∶9两个外项的积是:18×9=162,两个内项的积是:27×6=1628、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9、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两种变化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是:yx=k(一定)10、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两种变化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的关系式是:xy=k(一定)11、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可以进行正、反比例量的判断。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可以先写出关系式,利用比值(或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判断正、反比例。如:①、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一定)可以得出,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量的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一定)可以得出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