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遗传学两大定律一、相关概念1、性状: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8)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交配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P:紫花×白花→F1:紫花→F2:紫花:白花=3:1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自交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并各自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一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以上解释用图解分析如右: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F1紫花白花Aa×aa↙↘↓配子AaaAa:aa测交后代:Aa:aa=1:1紫花:白花=1:1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自交(简便)或测交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四、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为什么F2中出现3:1)——提出假说(4点)——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五、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1/2)n纯合子(AA+aa):1-(1/2)n(注:AA=aa)2、指导医学实践: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1、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P:黄圆×绿皱→F1:黄圆→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P:YYRR(黄圆)×yyrr(绿皱)↓↓配子:YRyr↘↙F1YyRr↓F2基因型及比例: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2:1:2:4:2:1:2:1F2表现型及比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略)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配子YRYryRyrYRYYRRYYRrYyRRYyRrYrYYRrYYrrYyRrYyrryRYyRRYyRryyRRyyRryrYyRrYyrryyRryyrr自交(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3x2x3=18)(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2x2x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