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八百垧四小徐园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目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创新目标:学生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四、教学过程:(一)、字词导入,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上节课我们的词语伙伴又来到了大屏幕上,你还认识他们吗?师出示词语,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检测满头大汗粮食乘凉神气又冷又饿(注:强调食的轻声;强调词语也是有感情的,读出你的感受来)2、词语读得真好,勾起了我对课文内容的回忆。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谁能填:夏天,蚂蚁-----------,蝈蝈----------------;到冬天,蚂蚁--------------,蝈蝈--------------------。3、那么课文是怎样把这个故事具体描写下来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蚂蚁和蝈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边板书课题,边强调“蚁”的笔顺。“蝈”字写的左窄右宽才好看。(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情境一:出示太阳火辣辣的图片,想象一下这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最大的特点就是热,还记得怎样个热法吗?学生汇报:动物、植物、人的不同表现出示句子:夏天真热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教师引导评价:听出来了,有一点点热。热多了,热得喘不气来了。这样的评价促使学生读好真热)2、看,这么热的天,你想干什么?学生汇报:(出示图片)学生看图描绘:小蚂蚁又在干什么呢?他们不热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看图说话从以下这几个角度说:蚂蚁长得那么小,但它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加上天气热,所以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背得汗都流出来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滴,个个满头大汗。学生看图扩展说:有的背,有的拉,有的(),有的()3、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4、你认为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5、说的真好,能向你说的那样读出来吗?6、填空背诵、看图背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夏天,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那几只蝈蝈呢?(出示图片)看图说话:学生自由说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用自由自在练习说话。这是几只什么样的蝈蝈?指名说。懒2、他们不但懒还(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它们会说些什么呢?3、蝈蝈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还自以为聪明呢!我们要把它那种自以为是、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出示这一节)指名读、评价读4、背诵情境二:出示图片,播西北风呼呼的声音(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时间过得真快,冬天到了,小朋友听,什么风刮起来了?听后你觉得怎么样?(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来读?一起读。把握儿童的心理,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再次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作了准备。)2、看图,这时,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哪里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出示图片)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觉得这时蚂蚁过得怎么样?3、谁来读这句话,把蚂蚁舒服过冬的情景读出来。(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4、(出示图片)蝈蝈在哪里呢,过得怎样呢?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5、(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谁愿意先读,读出蝈蝈又冷又饿的感觉。)(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为什么蚂蚁现在可以舒服过冬了,而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2、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吗?句式训练:我想对蚂蚁说___。我想对蝈蝈说_____。3、对,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出示句子)齐读。4、学到这儿,你认为到底谁更聪明呢?从中你得到了什么道理呢?(此时的课堂达到高潮,学生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5.(出示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四)、想象作画,延续热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