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意语文教育观(一)以爱的名义,用最美的语言和文字,积淀你们人生最美的灵魂!为此我愿时刻勤勉!——献给深爱我的和我深爱的学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语文是我的生活,更是我的生命。我对语文一往情深,当归功于孩童时代所受的熏陶,直至今日,我依然记得童年时光中“那盏摇曳在北大荒暗夜的如豆的油灯”和“母亲允许我购买的‘供销社’进的每一本小人书”,五岁的我开始与书结缘,虽然只是些所能买到的小人书,却陪伴着儿时的我追逐春天的柳絮,细数夏日的繁花,秋天的每一片落叶,藏着我心中的故事,冬日里的一片银装,构筑了我最美的童话!记忆中最幸福的时间,是父母到牡丹江农校任教,我“拥有”了农校的图书馆,一个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大大的图书馆”!诵读诗歌,静读小说……我痴迷而又贪婪的阅读着,感性的年龄,诗意的收获,有书的日子,时间在诗意的成长。中国有句古话“万物静观皆自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与书相伴,与缪斯结缘,是文学积淀了我的灵魂,我的人生也在不断充实,充实则充盈,充盈则饱满,饱满则充溢,在充溢中流露,感染身边的人。几十年的文学浸染与熏陶,十八载语文教学并思考,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利,利人;自益,益人”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生活的一种境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利,利人;自益,益人”便是我的语文生活,便是我的语文人生!一、给学生一个文学的世界。从蒙昧走向文明,人类在发展中不断经历着“大浪淘沙”式的选择与创新,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历久弥新,回望历史的车辙,感知人类的发展史,这里有古代神话、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科学、哲学、宗教……,文学在其中闪亮着永远的光芒!比较而言之,文学不但接近人们的生活,而且更契合人们的心灵,文学世界充满永久性的诱惑,魅力十足,光芒四射!走进语文,其实就是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世界,你将领略到语文这个“多棱镜”中折射出的文学世界的斑斓与绮丽。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文学意识的启迪者,文学阅读的引领者,文学世界的导游者。没有“文学世界”的语文课堂,是干瘪的,是无活力的,为此,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应还语文以文学,将“文学世界”引入课堂,立足文本教材,给学生一个文学的世界。我的学生曾这样说“董老师诗意唯美的话语,激扬飞越的文采,源自对我们最真的忠告——‘看书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学,为了还课堂以文学,多年来,我在教学中,有“两个坚持”,即坚持“用教材教”和坚持“名著导读”。其一,坚持“用教材教”,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要“因文入境”(借助课文将学生引入文学之境)、“因文造境”(因文章不同营造不同之境),记得在2003年牡丹江“钟诗杯”教学大赛上,我作诗歌教学展示课,讲授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引导同学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鉴赏,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感悟诗文之美,我引导学生说:“这棵开花的树是诗人灵魂的潜影,它生长在诗人精神的原野,是诗人情绪的流动与飞扬,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别林斯基说‘美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紧接着学生入情入境的阐释诗文中的美,谈到诗中的真情美、细节美、瞬间美、凄凉美,画面美……,学生们思维灵动而开阔,师生一同随着席慕容的文字,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为了更好践行对诗的理解和感悟,我在课堂结尾处“因文造境”,设计了一个“浅吟低唱”,由现场专家诗题(现场专家出了“紫藤”和“意外”两个诗题),学生现场创作,有十个同学即席发表诗作,诗味十足,课堂上诗意弥满!其二,坚持为学生开设“名著导读”。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文学经典,以文本阅读为突破口,注重“点面辐射”式的导读,引导学生在全方位、立体化的解读中,走进文学世界。利用我校选修课为学生开设“名著导读”课时,我曾这样说道“烛影摇曳中,一个读书的剪影——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图画。在名著的文学世界中,你会感到心与心的共振,精神与精神的交融。然而巴山依旧夜雨,心灵不复吟讴。题海淹没了太多的故事,已经让我们无法接近真正的文学,更是无法领略文学世界的绮丽与斑斓。”学生们的眼睛为之一亮,从他们的眼中,我读懂他们文学经典的无尽渴望,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