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教学纲要第一次课总论1.掌握皮肤的结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基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间的连接:桥粒、半桥粒、基底膜带(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真皮: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细胞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皮肤附属器:毛发、毛脂腺、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2.了解皮肤的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代谢功能、免疫功能3.掌握皮肤病的体征(1)原发性皮损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2)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4.皮肤病的症状学和诊断局部症状有瘙痒、疼痛、烧灼及麻木感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和关节疼痛第二次课总论1.掌握抗组胺药的作用机理、用法和副作用(1)H1受体拮抗剂有与组胺相同的乙基胺结构,能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第一代副作用导致嗜睡、乏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导致粘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第二代每天服用1次即可,副作用小。(2)H2受体拮抗剂与H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副作用头痛、眩晕,长期应用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精子减少2.掌握皮肤性病外用药物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详细想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3.了解皮肤科外用药物制剂及主要用途(1)溶液:用于湿敷(2)酊剂和醑剂:酒精挥发后药物均匀地分布于皮肤表面(3)粉剂: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4)洗剂:止痒、散热、干燥、保护(5)油剂:亚急性皮炎和湿疹乳剂、软膏、糊剂、硬膏、涂膜剂、凝胶、气雾、其他4.了解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真菌药物、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性病中的应用第三次课皮炎和湿疹1.掌握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①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生发应;②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和对称性分布;③容易反复发作;④皮肤斑贴试验阳性(1)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较急,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2)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3)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2.熟悉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的鉴别急性湿疹急性接触性皮炎病因复杂,多属内因,不易查清多属外因,有接触史好发部位任何部位主要在接触部位皮损特点多形性,对称,无大疱及坏死,炎症较轻单一型态,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皮损境界不清楚清楚自觉表现瘙痒,一般不痛瘙痒、灼热或疼痛病程较长,易复发较短,去除病因后迅速自愈,不接触不复发斑贴试常阴性多样性验3.掌握湿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湿疹的临床表现:多形损害、渗出倾向、剧烈痒感、分布基本对称、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分期:急性、亚急性、慢性。治疗原则:应注意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发病期间应避免使用辛辣食物及饮酒,避免过度洗烫。抗组胺药治疗,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治疗应充分遵循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4.了解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第四次课细菌性、病毒性、动物性皮肤病1.掌握脓疱疮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1)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可发于任何部位,皮损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成脓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薄,已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后痂。(2)深脓疱疮:好发于小腿和臀部。皮损起初为脓疱,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坏死和蛎壳状黑色厚痂,自觉疼痛明显。(3)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皮损初起为米粒大小水疱和脓疮,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浑浊,疱壁先紧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