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压力容器应急预案一、总则1、目的为了规范压力容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医院提升应对压力容器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2、编制依据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因压力容器引发的事件。4、工作原则(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行动。(2)职责明确,力量集中,措施得力。(3)个人自救与单位救援结合。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医院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医院总务科。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成员:(医务科主任)(医务科副主任)(药剂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控科主任)办公室主任)(设备科主任)各临床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务科,由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小组警戒保卫组:总务科、保卫科抢险救灾组:总务科医疗救护组: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三、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应急求援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及时做好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四、预警和预防机制医用氧舱使用科室应对医用氧舱的各类危险源实行安全监控,及早发现可能产生事故的隐患并采取预警措施。医用氧舱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监督各部门、各岗位落实安全监测、监控和预警措施。医用氧舱单位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验收检验合格的氧舱。在投入使用前,核对经过审查鉴定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并取得当地质量技术监监督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建立完善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认真实施。实行科学管理、规范使用、精心检查,定期分析医用氧舱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消除危险源。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保证医用氧舱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维护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医用氧舱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用氧舱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五、事故确认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1、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突发事件情况报告后,首先要对现场事故危害情况进行初始评估,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确认。包括确认事故地点、事故形式、事故类型、影响范围、事故危害扩展的趋势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分析控制事故和应急救援的流程及技术要求,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提出防范措施、紧急处理措施以及启动相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建议。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先期处置的同时,对于无法控制事故状态,需要救援时,应在在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预案,并逐级上报,请求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2、事故现场的保卫与人员疏散3、应急救援中的医疗措施预案启动后,应急医疗救护组应当依照预案规定积极跟进救援,为受伤人员提供及时的现场医疗救治和受惊人员的心理抚慰,对受伤较重人员,要根据伤情及时提供座椅、担架、开水、药品、棉衣等帮助,适时进行转移治疗。对危重伤病人员应当立即转移至相应的医疗科室,或联系附近医院急救中心和120,请求支援救助。六、现场清理和恢复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做好医用氧舱的全面检查。医用氧舱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由具备A5资格的生产厂家经全面检查并进行大修,在消除所有事故隐患后,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的内容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并验收检验合格后,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审核同意后,方可恢复工作。检验不合格,存在严重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