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晓雯资源学院资源环境科学2014级本科教授2014—2015学年学生姓名:所在部部院系专业:年级:导师姓名:所在部部院系职称:学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制一、实施新生导师制的目的附件2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新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导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学风。二、导师的基本职责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知识结构优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特点、学习要求以及自身发展潜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2.注重学生的人生导引。充分发挥导师的启迪与濡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人生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3.制订指导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导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制订并填写导师指导计划表。原则上每学期导师指导学生不少于6次。指导方式包括见面指导、电话指导、邮件指导、集体指导,以及通过学校“导师工作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校内外参观等。主动联系、指导学生,关注学生学业和思想的发展动态。对有特殊学业需求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指导。一、实施新生导师制的目的新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导引,针对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状态;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学风。二、学生选择导师与接受指导注意事项1.珍惜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与机会,根据自身需求,认真选择导师;每位学生在一年级均需选择一名导师指导;2.通过“导师信息库”选择导师,按照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意愿、兴趣和发展在本部部院系或跨部部院系选择导师;3.主动联系导师,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获得导师的帮助与指导。三、导师的指导方式及与导师的联系方式导师将根据师生双方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通过见面指导、电话指导、邮件指导、集体指导、开设新生研讨课,以及通过学校“导师工作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校内外参观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引导。四、填写导师指导手册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接受导师指导后需及时填写《导师指导记录手册》,记录导师的指导过程、内容及自己的收获,学期末送交部部院系教务员;可登录学校导师工作交流网络平台,与导师进行实时交流。填写说明1、本手册包括“导师指导记录表”,由学生每次接受指导后填写;2、本手册需要同时填写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由学生根据纸质版填写并提交3、纸质版每学年一册,每学年初发放;学期末由班长收齐送交部部院系教务员;4、请充分利用本手册,加强导师指导、师生沟通;5、请妥善保管,按时提交。导师指导计划表导师姓名学科及专业所在部部院系(所、中心)职称导师指导计划(包括学业、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内容、时间、要求等)导师签字:2013年月日注:本表由导师填写。导师指导记录表指导日期20年月曰指导方式口见面指导口邮件指导口电话指导口集体指导口网络交流口其他方式(请写出)指导内容(包括学业、思想、生活等方面)学生收获(在学业、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主要收获)学牛签字:20年月日注:本表由学生在每次接受指导后填写(可另附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