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曹雪芹生平所处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世”。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歌颂了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反映出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民主思想,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主要人物1.贾宝玉: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2.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3.薛宝钗:外表冷漠,内心炽热,雄心勃勃.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4.王熙凤: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荣府内,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5.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6..晴雯:她向往平等、公正,美丽能干,反抗婚姻,永远反抗她低人一等的命运。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她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三国演义》导读《三国演义》思想内容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这些可供我们借鉴。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种斗争的经验、智慧和才能。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这能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4.“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人物形象1、“仁”的代表——刘备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无限忠于汉室。他听说黄巾造反,危及汉朝天下,就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聚集乡勇,积极镇压;当董卓擅权乱国时,他不顾兵微将寡,积极加入讨伐董卓的行列;当曹操野心暴露、把持朝政时,他见到汉献帝的玉带诏,就义无反顾地书名画押,誓灭瑛贼;他对汉帝忠心耿耿,看到进行陵替、汉室衰微,就悲愤得心胆欲裂,甚至痛哭流涕,决心“伸大义于天下”,为重整汉室江山而拼杀:这些都是表现他的“忠”。刘备少年早孤家贫,但事母极其孝顺,贩屦织度以奉养老母;他在危难中得到谋士徐庶,当听说徐母身陷曹营,就毅然放走富有孝心的徐庶:这是在描写他的“孝”。刘备从不做损人害己之事,爱民如子,心系天下,具有一片仁爱之心。在火烧新野时,人事先把居民迁移他乡;在败走江陵时,仍不忍抛弃百姓;陶谦三让徐州,他坚决不受;这些都在显示他的“仁”。关羽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孔明按军令状欲斩关羽,刘备以结义之情为其开释;关羽失荆州,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刘备不顾劝阻为其雪恨,以致兵败彝陵;他把赵去救护的阿斗掷之于地,因为这险些使他丧失一员爱将:这些情节都在刻画他的“义”小说赋于刘备如此之多的美德,一是突出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二是反映了人民在动乱中盼望出现圣君的幻想。2、“义绝”关公(五虎上将之首)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关羽在蜀国五虎大将中排名第一位,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尊其为“关公”、“关夫子”。关羽幼年时,熟读《左传》《春秋》,长的一副美髯,人称“美髯公”。小说在写到关羽的正面形象外,也对关羽的缺点提出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