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古代诗歌景物形象鉴赏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目标1、辨析意象的含义、分类。2、能说明景物形象诗歌的特点。3、总结以景物形象为主的诗歌题型及鉴赏方法。意象:自主学习含义:“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情感,“象”就是具体事物。“意象”就是倾注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分类:包括人、事、景、物。加油①找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抓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景物,并用一两个简练的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绘景、析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悟情)注意答题内容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景物描写题型与答题技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课前热身1、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意象:2、找出体现主观情感或修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两个、黄、翠、白、一行3、将意象与主观情感或修饰意象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4、概括意境的特点:5、落实诗歌表现的情感: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生机盎然喜爱之情课前热身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问: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课前热身参考答案:(步骤1)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茂密的柏树、碧草、黄鹂。(步骤2)营造了一种幽静、冷清肃穆的意境。(步骤3)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无人赏识、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悲愤。合作探究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合作探究(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参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绘景2分)营造了冷清、萧条、凄冷、感伤的氛围。(意境1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参考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内容2分);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手法、情感3分)合作探究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合作探究(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通过秋风、汉关、朔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绘景2分)。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分)。(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1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分)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拓展延伸参考答案: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绘景)营造了一种凄凉败落的意境。(意境)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怀古伤今之情)(情感)。课堂小结1、仔细审题,怎么问怎么答。2、要素、步骤要齐全。3、书写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