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一、选择题1.(2010年韶关高一检测)英国《自然》杂志曾报告说,科学家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解析】【答案】D2.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凝结核(通常是灰尘颗粒)遇冷而产生的,属于气溶胶。【答案】D3.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解析】A项为蒸馏操作,用于分离沸点有一定差距,相互溶解的两种液体;B项为渗析,用于分离胶体和溶液中的成分;C项为过滤,用于分离固液分离。D项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主要操作。【答案】D4.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过滤B.蒸发结晶C.渗析D.加入硝酸银溶液【解析】蛋白质属于胶体,氯化钠是易溶性无机盐,通常采用渗析的方法分离。【答案】C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C.胶粒做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解析】胶体外观均一、透明,一定条件下性质稳定,胶粒能透过滤纸。【答案】C6.(2010年厦门高一检测)下列各组分散系,需用丁达尔现象区分的是()A.溶液与浊液B.胶体与胶体C.溶液与胶体D.溶液与溶液【解析】溶液与浊液从外观便可区分开,A项不符合题意;溶液与胶体在外观上现象相同,但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则不能。【答案】C7.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碘化银胶体与氢氧化铁胶体混合时,会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多选)()A.该AgI胶粒带正电B.该AgI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C.该AgI胶粒带负电D.Fe(OH)3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解析】当胶体中的胶粒与带异性电荷的胶体混合时,可发生胶体的聚沉,所以可利用其中一种胶粒的带电情况推测另一种胶粒的带电情况。故正确答案为BC。【答案】BC8.将某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铁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后又溶解的是()A.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B.2mol·L-1的硫酸溶液C.2mol·L-1的硫酸镁溶液D.2mol·L-1的乙醇溶液【解析】加入硫酸,先发生聚沉,又因硫酸和氢氧化铁能发生反应而溶解。【答案】B9.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解析】A项发生复分解反应;B项为加热使胶体聚沉;C项为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现象;D项是利用渗析提纯血液胶体。【答案】A10.“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具有丁达尔效应④不能透过半透膜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出现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解析】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具有一般胶体的性质。【答案】C二、非选择题11.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A.蒸发B.过滤C.结晶D.渗析在下列横线上用上面方法的编号填出恰当的分离或提纯方法。(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用______________。(2)除去蛋白质胶体中混有的(NH4)2SO4,用____________。(3)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用______________。【解析】(1)溶液和悬浊液的分离方法是过滤。(2)胶体和溶液的分离方法是渗析。(3)溶解度不同的固体溶质可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分离。【答案】(1)B(2)D(3)C12.可溶性的酸、碱、盐能使带电荷的胶体微粒发生聚沉,但效果不一样,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多,浓度越大,聚沉的效果越好。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