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的作文训练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往往会被忽视。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师习惯上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系统化训练始于命题作文的三年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二年级学识字,三年级以后才学作文的偏见。其实,自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作文训练就开始了,而这种训练则是从“口头作文——学说话”开始的。当然,这仅仅是作文训练的低级阶段。如果在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必要的作文训练,那么学生的词汇、句子,必然会贫乏,进入三年级后,接触命题作文,学生感觉很吃力,老师更头痛。这样无形中使“重力集中”,把学生和老师都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且破坏了作文系统化、科学化训练的连贯性。因此,必须结合识字教学对学生进行有关的作文基本知识和简单技能的训练。如:说话训练、用词造句、学会观察等。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恰当地、经常地进行作文训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讲,说话就是“口头作文”,同时作文也是写下来的比较精炼的成篇的话。只有把话说得对,说得好,说得有条理,才能写得对,写得好,也才能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对于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这种说话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正确、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说话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这更是作文训练的又一个基础。具体应这样操作:首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话是一句一句说的,文章是一句一句写的,句子又是构成篇的基础。因此,从一年级上期就可以结合阅读课向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低年级学生词汇贫乏,知识浅薄,爱说半截话,针对这一问题,新生入学后,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对句子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并告诉儿童一句完整的话要用句号来表达。如:我问“你今年几岁了?”学生答“六岁。”我又问:“谁六岁了?”答“我。”学生这样回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小学生初学句子的时候,要求句子主谓的两部分都要具备,对帮助他们形成句子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就做示范回答:“我今年六岁了。”我还告诉学生要想把话说完整,要针对老师的问题来回答,要接着老师的问题来回答,这种说完整话的训练就能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句子中必须有主、谓语两部分,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次,引导学生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在开始看图学句的时候,学生已积累有百十个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作底了。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如在教过“爱”字之后,我就问学生:“你爱谁你爱什么?你爱干什么?什么最可爱?”通过这些明确、具体、符合儿童实际的问题,学生就会用完整的话回答:“我爱爸爸妈妈。”“我爱学校爱老师,爱劳动。”“我的布娃娃最可爱。”等等。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话写下来,他们很高兴,兴趣也很浓。再次,引导学生把话说得生动形象。我们学校都有花坛,学生上学天天见,对那里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学生学过“花”之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用“花”组词造句,学生就会说出“菊花”、“月季”,“花坛里有很多花。”此时,老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这些花都是什么颜色呢?”学生根据所见说:“雪白的菊花”“粉红的月季”。然后再让学生把刚才说过的话完整地说一遍,这样句子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抄写句子,听写句子,补充完整句子,口头、书面造句。我提倡学生一个词造几个句子,造得好的作为范句,大家学说两遍,这对本人是个鼓励,对大家也是启发和帮助,小朋友对这种方法也很感兴趣。一词造多句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是有很大好处的,造句时我要求学生完整通顺,内容正确符合实际。总之,作为教师,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根据简单、好懂、有用的原则,渗透一点语法知识,使学生把话说得生动形象。二、培养学生的连句成段能力随着学生词汇的增多,造的句子也越来越丰富。怎样才能使学生把有关的句子连成一段话,使他们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呢?我是这样做的:一年级下期,我就以《春天来了》为题上了一节说话、写话课。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结合平时看到春天的景物,启发学生想象,开拓思路。我提出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