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与教育,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就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如何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呢?这是每位教师终身奋斗并为之实践的永恒课题。小学生就像一张没有任何图案的白纸那样的简单,像清晨还没留下任何脚印的皑皑白雪那般的纯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授课内容中,逐步引导学生朝着正解的方向前行,培养出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一、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德育教育应该如何开展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富饶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宝藏和广博的各类资源,并且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勤劳勇敢、善良纯朴的人们,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西湖》描绘了西湖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的景色、小洲,月光下的西湖又别有一番景象,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长城和运河》中万里长城创造了不朽的奇迹,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它们都是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缔造的传奇。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骄傲,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每当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奏响国歌时,每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这种爱国主义精神都在学生们的胸中荡漾。2.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个人的品德是后天塑造出来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随着后天成长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他们的品德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所以,德育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上的任务很重,一方面要传授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如苏教版五年级上《滴水穿石的启示》,它通过水滴石穿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说明了只有认准目标、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最终成功的道理。我在教学过程中收集了一些名人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的故事。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19年最终成就霸业;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而要迎难而上,克服艰难险阻,坚持不懈,最终必能铁杵磨成针。3.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平时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克服困难,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举一反三,在追求知识和真理过程中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勤动手,多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照读。条件再难,也要创造条件去读书学习。今天的学生们有这样好的条件,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呢?这个年龄段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苏教版三年级下《海底世界》,让学生们认识海底动物,并掌握它们的活动特点,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海底生物研究的兴趣并培养了观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五年级上《天火之谜》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自然界雷暴之谜,利用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指出大自然是本神奇而又美妙的书,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号召学生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的大自然的奥秘,激发了学生们的刻苦钻研的兴趣,并坚定了钻研的信念。4.培养孝顺的品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个古代几千年的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