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岗位需要下的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以四川省医学院为例摘要: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引入快乐体育的理念,并在快乐体育的理念下审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快乐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相辅相成,是解决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有助于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有助于进一步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键词:课程改革快乐理念高校体育,职业岗位0前言高校体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关系到高校体育的效果,因此要把握住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内容,坚持健康第一,树立快乐体育的观念,加快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1解读快乐体育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是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快乐的参与学习,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快乐体育就是健康的体育运动、阳光的体育运动。快乐体育是一种理念,是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参与体育运动的世界观,是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快乐体育运动是按照教育和体育的规律与特点,针对学生的成长发育、生理、心理、文化科学知识等的不同层次,按照统一的规范、内容、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运动,关注一切学生的体质健康,而非体育特长生或爱好者的体质健康,关注学生健身的整个过程而非健身的最终结果,契合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改革之路。有助于目前独生子女克服孤僻、自私、自傲、冷漠、脆弱等不足,体现了体育教育的针对性,符合当前教育的现实需要。2高校推行快乐体育的必要性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备受关注,近几年,大学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而大学体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对体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如推行选项课、公选课、注重理论教学,成立专项体育俱乐部,实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等,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在减少,超胖学生的比例在迅速增加,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在这种背景下,快乐体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运动方式,它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理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1]。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和精神面貌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健康素质和精神面貌,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要。快乐体育的实施不仅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意志品质。所以开展快乐体育是当务之急,是非常必要的。3快乐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系3.1快乐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快乐体育和高校体育课程都是把“健康第一”作为共同的指导思想,并且达到一个共同的理念,即“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两者的培养目标、实施对象和途径、实施手段和活动项目上都具有相同点。从培养目标上分析两者基本一致,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实施对象、途径、要求和项目基本上是不谋而合,两者的本质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所以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实施途径都是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