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北大荒的秋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遇有生字词做上记号,参照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尝试理解词语意思。(2)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3)思考:①如果要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的秋天,该怎么说?②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师生评价。(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指名朗读课文。(4)同座讨论分段意见。组织交流后小结:全文可分四段。第二~四自然段为一段,其余各自然段自成一段。(5)赞美北大荒可以用“美”或“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6)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美在丰收。三、指导书写1讲解字形。半包围结构。首笔“撇”起笔要高,要写短平,“秀”下面的“乃”先写横折折折钩,后写撇。最后一笔是“平捺”。2学生描红、仿影。板书设计:5、北大荒的秋天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大豆摇铃千里金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读,孩子们对北大荒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做到正确的朗读课文,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孩子对岭和铃的记忆方法比较好,书写燃字时,个别同学对右边的书写不很规范,下节课在进行指导。9.25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1)学生朗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北大荒的秋天是从九月开始的。北大荒的树林里第一片树叶落地,就告诉人们秋天来到了)(2)教师讲成语“一叶知秋”:看见一片树叶凋谢落地,就知道秋天将要到来了。2学习第二段。(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天空一碧如洗和落日映照下的流云美。)(2)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流云”、“几缕”和“一碧如洗”。(3)揭示句子: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①读一读,用彩色笔画几缕流云,说说你的感觉。②读“银灰、橘黄、血红”,每读一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读到“银灰”,会想到像银子一样的灰色;读到“橘黄”,会想到像橘子一样的黄色;读到“血红”,会想到像血一样的红色)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吗?(雪白、漆黑、桃红、天蓝)(4)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①找出两个打比方的句子读读,说说是用什么比什么的。(用“透明的蓝绸子”比小河,用“明镜”来比水面。)②哪些词语是写小河“清澈”的?(清澈见底、如同透明的蓝绸子、明镜一样的水面)(板书:小河清澈见底)(5)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①引导学生理解“非凡”的意思。“原野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北大荒的原野到了秋天非常热闹)②课文是怎么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6)指导朗读这一段。3让学生默读第四段。(1)引导学生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一段话里想到它的意思吗?(2)“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有双手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指导朗读。4齐读第四段。提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景美:天空一碧如洗,流云像锦缎;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物丰:大豆摇铃千里金)5指导背诵:选自己喜欢的章节练习背诵,边背诵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6指名背诵。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天空一碧如洗板书设计:美小河清澈见底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物产丰富教学反思:本课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在上节课的朗读基础上进行理解,孩子们不仅能读出流利,还能用自己的读来表达对北大荒的秋天的赞美,希望孩子们能把这种读书方法保持下去,学会读书。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