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百家争鸣公开课VIP免费

百家争鸣公开课_第1页
1/12
百家争鸣公开课_第2页
2/12
百家争鸣公开课_第3页
3/12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或著作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1、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1)周政权衰落,一些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七雄兼并。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壮大自己的力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四处网罗人才。士人们为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2、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3、百家争鸣的影响(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2)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在秦国会受到重视?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孟子到处劝说诸侯实行仁政,争取民心,结果,同孔子一样,始终未被重用。而法家却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要求:以4—6人一小组为学习单位结合课本进行小组讨论,由组长发表演说,时间为5分钟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老子、孟子思想遭到冷落。诸子百家思想中有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2、“诸侯国君彼此相爱,就不会发生兼并战争。大夫、卿、士彼此相爱,就不会互相攻击残杀。”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晚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教育家。1.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思想?2.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又有怎样的教育思想?“仁”(治国思想核心)爱人克己复礼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老百姓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在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还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孔子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此外,他还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重视道德教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百家争鸣公开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